东港区坚持“做优产品、打造品牌”双轮驱动,大力推动本土海洋产品出圈出海——
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卢立平 李淑彬
在东港区涛雒镇渔业深加工基地的自动化生产线上,虾肠、章鱼、鳕鱼、多春鱼等水产品,经过精细加工,摇身一变成为品种繁多、口味鲜美的海洋食品。这些承载着日照风味的美食,正跨越重洋,飘香国外餐桌。拓洋渔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冠强兴奋地说:“预计全年出口订单6000万元左右,今年仅多春鱼加工产品就出口8柜,合计136吨。”
涛雒镇海洋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渔民们或乘船出海牧渔,或筑池养鱼,肥美的对虾、贝壳、海鱼等“日照海鲜”每天都被大量运往全国各地。更有众多渔民通过烘干、烧烤、冷藏等加工手段,为海鲜产品注入更高附加值。“靠海吃海”,鼓起了当地渔民的钱袋子。
付冠强有着多重身份,他不仅是涛雒镇栈子一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还担任着栈子片区跨村联建党总支书记。几年前,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他联合周边4个渔村通过党支部联建方式,成立了拓洋渔业专业合作社和望鲜(日照)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以“合作社+企业”的形式抱团发展海洋渔业生产。
早在几年前东港区便提出,海洋渔业要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迈进。渔民们在这里建设了标准化养殖厂房和高标准加工车间,发展海产品标准化养殖,深耕海产品精深加工,并成功叩开国外市场大门。
去年6月,望鲜(日照)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和马来西亚桂商总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借助商会力量,顺利打通马来西亚市场;今年,又携手韩国企业,依据韩国消费者口味偏好,精心开发出韩式“即食、即配、即热、即烹”海洋预制菜产品,涵盖贝类、虾类、鱼类等6大类20余项,深受欢迎。
“进口国家对海洋产品准入门槛高,想要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在做优产品、打造品牌上狠下功夫。”付冠强深知品质与品牌的重要性。
为助力辖区海洋产品顺利出口,东港区商务局与日照海关、东港区海洋发展局等部门协同发力,对原料采购、生产加工、成品检测等环节实施跟踪管控。同时,组建专业团队,实时动态跟踪国内外食品安全法规,及时推送风险预警信息,为企业快速通关提供有力指导。目前,望鲜(日照)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已通过国家食品生产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并成功取得海洋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的通关资质,出口东盟、欧盟国家的资质也在积极办理中。
海洋产品鲜活易腐,质量安全标准极高,且出口路途遥远,从港口出发到韩国,大概需要3至7天。如何保障产品在长途运输中的质量安全?付冠强介绍:“我们严选生态环保内包装和控温箱,采用全程冷链物流运送,既牢牢锁住产品鲜度,又有效抑制微生物滋生,确保送到国外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份海鲜都新鲜美味。”
东港区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在持续优化监管服务,严格把控质量关的同时,深度挖掘本土海洋水产资源潜力,以科技创新为强劲引擎,推动更多海洋水产加工企业朝着品牌化经营与国际化拓展迈进,让日照海鲜的“鲜香”飘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让更多国外消费者领略到日照海洋美食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