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师德标兵、会计系教师李莘
开栏的话 在教育领域的浩瀚星河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智慧为笔,以责任为墨,是课堂上的引路人,是校园里的筑梦者,他们肩负着引领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任,撑起了教育事业的一片天。即日起,本报特开设“我是教师”专栏,聚焦广大一线教师的坚韧与敬业,展示新时代的教师力量。敬请关注。
全媒体记者 吴志斌 蒋月阳
以讲台为田,以专业为犁,她深耕教育的沃土;以匠心育人,以德行化人,她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2013年,李莘入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一步步见证着学校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30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由懵懂到成熟,作为该校会计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带头人、专业教研室主任的李莘,始终以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见证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十余年时光倏忽而过,一批批技能人才走出校园,走进各行各业。对于李莘来说,越来越丰厚的履历,是她孜孜矻矻前行的动力,不需要任何豪言壮语,她愿始终带着师者初心,为城市发展和职业教育融合共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抢”学生的注意力让“上好每一堂课”不成空话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双师素质”。
入职第一天起,李莘就立志为学生立一个标杆,成为全校“考证最多的老师”就是她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目标:“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做给他们看,为学生‘打个样’!”
于是,李莘总是会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很多同事调侃她“小李老师是个考证狂”。几年来,她先后拿下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全科合格证、价格鉴证师证。考证的同时,她对职业证书、职业标准和职业教育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大批学生也跟随着她拿到了大把证书,成了用人单位的香饽饽。
时序轮替,李莘一直珍惜“课堂”这一片成长的沃土,她也坚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 有内容、有激情、有意思,每分每秒都要“抢”到学生的注意力。她用自己的所学所长,让“上好每一堂课”没有成为一句空话。
12年步履铿锵竭尽所能诠释教师的真谛
如果说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望,那李莘的育人之路,便是一场撒播种子的旅行,虽已在讲台耕耘十余年,却仍如热血少年般激情洋溢。
“特别有意思!课堂上,我们经常跟着她的思路一边笑、一边学,不知不觉中,知识就在脑海里了。”一位学生感慨地说,李莘的课堂永远少不了爽朗的笑声。为了提升课堂的授课效率,她广搜课程资料、精心设计课程步骤,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她开发的教学案例《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执教展示。
一遍遍修改教案、一次次写下批注,一项项讲课比赛获奖、优质课比赛获奖,都记录了李莘从教生涯的铿锵步履。谦逊的她却将成长归功于前辈、同事们的帮助———孙元霞老师在技能大赛训练教室复盘至深夜点亮的那盏灯,孟凡芳老师忍住刚结束手术的不适感为新生上课紧皱的眉头,傅萍老师为失恋学生进行情感咨询时那些暖心的话语……“这些校园里无处不在的大爱和‘团魂’,是让我从一名专业教师成长为专业带头人的关键,也是我带领教研室老师获得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荣誉的秘籍。”
如涓涓细流滋养着一代代学子的心田
在专业老师和社团指导的身份之前,李莘更愿把自己当做可以与学生聊世界、聊未来、聊梦想的朋友。
为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当时还是一名新手司机的她,硬是开车200公里到异地家访;月圆中秋,和不能回家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李莘说,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是建立良好育人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这就是李莘。她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她始终把塑造心灵、传承技能当作人生的奋斗航标,执着坚守三尺讲台和实训场地,用实际行动做好职业教育的“点灯人”。
天下从来没有白下的功夫。以真心换真心的李莘,先后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持人、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主持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全国高职财会类说课大赛一等奖、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组成员等,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职业教育省级兼职教研员、山东省社科智库成员等荣誉亦纷至沓来。
时光荏苒,一批批技能人才走出校园,走进各行各业,见证着城市发展和职业教育融合共生、相互赋能。如今,城市拔节生长的铿锵之音,正与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高昂之歌交织奏唱,站在此刻眺望未来,李莘将和她的同事们陪伴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