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石场乡:“三引擎”驱动乡村发展

  本报通讯员 杨莹瑜
  盛夏时节,石场乡各村的党员活动室里正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民主议事环节,大家纷纷围绕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谈看法、提建议。
  天刚亮,石场乡上万家沟村的保洁员王凡功就推着他的保洁车出门了。每次出门干活,他总会愁得直挠头,因为他负责的区域分散,路上时间比干活时间还长,工具坏了也没处调换,遇上大堆垃圾一个人根本干不完。“那时候真叫一个‘单打独斗’,效率低,心里也没底。”王大爷回忆道。
  如今,情况大不同了。石场乡创新思路大胆探索跨村联建新模式,以万家沟联村党总支为先锋样板,统筹整合村庄公益性岗位资源,以网格式布局科学分配人员力量,用考核制严格检验工作成效,巧妙地将分散力量汇聚成合力。
  王大爷现在负责的是划定清晰的网格区域,工具由联村统一调配、及时维修。“现在活儿干得顺心多了!”王大爷一边麻利地清扫着,一边指着不远处的同事说,“你看,这片区域我们几个人包干,谁家门前有堆积物,邻村的兄弟也能顺手帮一把。工具用着顺手,考核也透明,干好了大家看得见,这劲儿啊,自然就往一处使了!”他脸上洋溢着踏实的笑容。
  精细化管理的网格,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这些乡村环境的“守护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如今,漫步在石场乡的村庄,干净整洁的街道映入眼帘,精致的小花园点缀其间,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你看现在这街道多干净,村里还建了小花园,生活品质真是提高了不少!”村民们围坐在一起高兴地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跨村联建模式成效显著,已为村级集体节省支出近20%,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产业兴,乡村才能兴。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这是咱全乡发展的关键!”石场乡的干部们深谙此道。在推动产业发展中,聂家崖前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力盘活村庄闲置资源。
  面对闲置的原幼儿园校舍,村里的党员干部们积极谋划:“这地方空着太可惜了,咱把它利用起来,打造成党建服务阵地,再建个产业加工车间,肯定能带动村里发展!”这一想法迅速形成共识。旧校舍改造后,不仅为党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新平台,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石场乡崖前联村党总支整合聂家崖前村茶园、牡丹花园及梁家崖前村玫瑰花棚等资源,积极探索发展玫瑰花茶、牡丹花茶加工等特色产业。乡、村两级深入研判联建村常住人口的年龄、文化结构,优先为家庭妇女、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就近就业机会。“以前我在外面打工,离家远,照顾不了家里。现在村里有了这些产业,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家,真好!”一名在茶园采茶的村民高兴地说。
  在石场乡,有这样一支别样的队伍——“红妆领航”队。这支队伍由在外务工的农村女性党员与农村党支部的女性干部携手组成。为了让党群关系更加紧密无间,“红妆领航”队积极作为,精心搭建起农村党员信息交流平台。
  这一平台,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让党群之间的沟通更顺畅、情感更深厚。每次开会,队员张吉花都动员大家,“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咱得学习,还得通过咱们让乡亲们都了解。这样大家有啥需求和想法,能很快地通过党组织解决。”“红妆领航”队的队员们经常动员党员和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现在村里的事大家都很上心,大家都一心想着把村庄建设得更好!”林家沟妇联主席林兆花说。
  自“红妆领航”队成立以来,已经共享落地手工艺品加工项目2个,覆盖村庄11个,帮助40余名农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多亏了‘红妆领航’队的牵线,让我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实现再就业的郑培花感激地说。
  该乡跨村联建的模式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日子更甜,干群同心同行的氛围更加浓厚。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区域·五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石场乡:“三引擎”驱动乡村发展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