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崔维莹 通讯员 孙玉珍
日前,随着一批批封装整齐、标注清晰的档案资料移交至莒县档案馆,莒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规范化移交工作有序推进。每一页泛着墨香的纸张,都清晰记录了土地的权属边界;每一份加盖红印的证书,都成为了连接千家万户与脚下沃土的坚韧纽带。
这些保存在莒县档案馆特制库房中的档案卷宗,正日益转化为驱动莒县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动能。目前,7个乡镇街道451个村的确权档案共109302件已完成移交。
“激活产权潜能,才能撬动金融‘活水’。”莒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姜在新介绍道,“如今,‘沉睡’的土地资源被成功唤醒,农民融资渠道显著拓宽。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以确权档案为凭证,顺利获得项目启动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权证向资本转变的通道顺畅了,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特色产业升级和农村新业态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清晰、权威、可永久查证的档案记录,如同一把精准的尺子,丈量出每一寸土地的归属。以往因地块边界模糊、四至不清、历史遗留问题等引发的邻里纠纷和群体性矛盾数量显著下降。
在莒县峤山镇南程家庄村,两户村民曾因院墙边一小块土地的归属争执多年。近日,在档案移交进馆后,双方在村干部和司法所人员陪同下,到县档案馆调阅了原始确权档案和地块示意图。图纸上清晰的界址点和测量数据成为无可辩驳的证据,多年的积怨一朝化解。这种基于档案的权威定纷止争机制,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和精细化水平。
这批集中保管的确权档案,为莒县制定农业农村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城乡要素融合提供了权威、系统的核心依据。同时,也为未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和操作基础。
莒县农村土地确权档案完成集中移交与专业保管,标志着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这一重大改革成果得到巩固。这些系统规范的档案资料作为关键的制度保障,将持续为莒县乡村振兴提供动能,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