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厉 倩 通讯员 张晓超
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破局突围的关键力量。近年来,莒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抓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实施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为代表的优质企业梯队。
为更好地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8月14日,莒县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聚焦“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主题,共商企业跑出加速度之策。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建言权。”为摸清全县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底数,自5月份起,莒县政协便积极牵头,联合莒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和改革局、科学技术局等成立调研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采取实地调研、交流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听企业讲实情、谈困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累计走访政协委员和企业家代表90人次,召开协商座谈会6次,广泛收集意见建议,为精准施策奠定坚实基础。
调研发现,尽管培育体系初步建立,但全县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仍面临四大瓶颈:产业链协同水平偏低,头部企业带动效应不显著,供应链本地配套能力较弱;创新要素支撑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待提升;金融服务适配性欠缺,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特色化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充分,智能制造装备渗透率偏低,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覆盖率不足,数据资源价值挖掘深度不够。
该如何解题?调研组提出四大方向:深化产业协同,构建集群发展新生态;培塑创新内核,锻造转型升级强引擎;创新金融供给,畅通精准赋能主动脉;加速智造创新,开辟数字转型新赛道。
一条清晰的专精特新企业进阶路径由此勾勒。于是,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一份沉甸甸的《关于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案(草案)》放在与会者面前,3个部门单位和8位政协委员依次述出真知灼见、献上发展良策。
“三年来,我县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9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7家,新增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全县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莒县工信局局长贾庆毅率先汇报,“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通过政策宣贯、能力提升培训、诊断服务等举措,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转型升级潜力,精准识别和吸纳更多潜力企业入库,力争实现入库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部门见解掷地有声,委员建言直指要害。莒县政协常委刘文国结合海汇集团实践提出:“要深化产业链融合,聚焦行业‘卡脖子’难题,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日照华泰纸业董事长孙曰平分享了传统企业转型经验:“我们淘汰低端产能,聚焦特种浆纸细分市场,研发出十大系列80多个品种的产品,这正是走专精特新道路的生动实践。”
会上,人才与融资两大痛点成为热议焦点。政协委员钱振周建议推行“企业导师制”,由技术骨干对员工开展“一对一”培育,并借助政府平台精准引才;王秋河委员则直指融资产品适配性问题,提出“需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定制金融服务,灵活设置贷款期限与还款方式,实现‘一户一策’”的建议。
在分组讨论环节,委员们敞开心扉,就自己关注的问题现场提问。“如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政协委员王兴贵的提问直击核心。莒县科技局局长魏书军当场回应:“完善科技企业全周期培育体系,深化‘科技走基层’机制,把创新服务送到企业门口。”这种“提问—回应”的互动模式,让协商更具实效。
现场气氛热烈,企业家们畅所欲言。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精准对接了企业发展需求,增强了发展信心,希望今后多开展此类活动。
莒县政协主席卢兆梅表示,下一步,莒县政协机关和广大政协委员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切实释放“阳光协商”品牌效能,持续助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