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岚山区法院中楼法庭调解一起涉隔代干预抚养权纠纷

  □全媒体记者 王季平 报道
  本报讯 日前,岚山区法院中楼法庭法官袁野翻出曾经案件当事人王某发来的两张照片,心里还是暖暖的。一张照片中,蚕丝厂后院的阳光格外温暖,王某牵着两个孩子的手,孩子的奶奶站在一旁,笑意盈盈地递上一盘水果,四张脸上都洋溢着轻松的笑容;另一张照片是孩子小雅的日记,稚嫩的笔迹写下开头:“今天大家都笑了,我和弟弟最开心。”
  这温情的一幕,源于一场被司法温情化解的抚养权纠纷,不仅是岚山区法院践行“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的生动体现,更是司法力量修复家庭裂痕、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的暖心实践。
  事情还要追溯到2024年秋季的一天,袁野的办公室内,母亲王某的无奈倾诉揭开了一场因离婚后孩子探望权引发的家庭拉锯战。王某与前夫李某离婚时约定两个孩子由李某抚养,其享有探视权。然而,近半年来,每一次探视都因孩子奶奶的阻挠演变为激烈冲突,甚至数次报警。母子难以正常相见,无奈之下,王某向法院提起变更抚养权之诉。
  “判决容易,心结难解。”初步研判后,承办法官袁野意识到,这起纠纷表面是抚养权之争,根源却在于因隔代干预而扭曲的亲情关系。为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他决定去一趟孩子家里,将调解现场前移至纠纷源头。
  在位于某蚕丝厂院内的李家住处,袁野并未急于询问案情,而是从养蚕缫丝、孩子学业等家常话题切入,与在家照看孩子的爷爷拉近了距离。交流中,爷爷言语间流露出对儿子婚姻破裂的介怀以及对孙辈未来的深切担忧。在孩子们学习的书桌上,一幅背面写着“我想妈妈常来看我”的稚嫩画作———画上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两个孩子手拉手的场景,深深触动了在场人员。
  等到奶奶从外赶回,情绪起初仍显激动:“我心里过不去这个坎!”
  袁野耐心倾听,随后温和地握住她的手,语重心长地道出关键:“婚姻散了,但妈妈的爱没有散。您二老照顾孩子付出很多,可孩子不能没有妈,就像蚕茧不能没有丝。阻拦探望,受伤最深的是孩子。”他从法理与情理双重角度阐释,探望权不仅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更是孩子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母爱滋养。
  法官一席真诚的话语,最终触动了两位老人。奶奶沉默良久后,缓缓承诺:“以后孩儿他妈来,我不拦了。”
  与此同时,袁野也将老人的苦衷与转变反馈给王某,促使她反思自身在以往探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欠妥之处。感受到对方态度的软化与承诺的诚意,王某两日后即主动向法庭提交撤诉申请。至此,一场尚未开庭的诉讼,在法官深入人心的温情调解下得以圆满化解。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区域·岚山】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岚山区法院中楼法庭调解一起涉隔代干预抚养权纠纷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