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天“一体三维五融”模式让思政教育焕发新生
□ 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 通讯员 金辛芳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红色基因,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动力!”今年9月份,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暨区域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联盟共上一堂爱国思政课现场,500余名师生的感言真挚热烈。这场活动并非个例,而是山海天教育以“党建领航”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的常规实践。
近年来,山海天教育在开足开齐思政课基础上,大胆探索“一体联建、三维驱动、五融提升”新模式,让思政教育从“课堂说教”变为“生动实践”,从“单一覆盖”走向“深度浸润”,在山海之间奏响立德树人的新篇章。
一体联建:破界聚能,织密“山海联盟”育人网
为打破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学段壁垒,山海天教育主动联合日照市技师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日照第一中学等院校,整合山海天、高新区优质教育资源,组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联盟”。这一联盟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全链条,集聚各学段骨干教师力量,搭建起“共同研讨、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育人平台,让不同学段思政教育从“各自为战”转为“同向发力”。
联盟成立后,各成员单位围绕课程建设、师资培育、教学改革持续深耕,共同推进“地方优秀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织教师挖掘日照黑陶、剪纸、农民画等非遗资源,将其转化为适配不同学段的教学素材;定期开展“共上一堂思政课”活动,高校教师走进小学课堂用案例讲党史,小学师生走进大学实验室悟“科技强国”;联合编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中小教学指导方案》,明确各学段教学重点与衔接逻辑,确保思政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三维驱动:协同发力,开辟“山海路径”新赛道
山海天教育以“学段衔接、平台搭建、多元支撑”为三维抓手,破解思政教育“碎片化”“表面化”难题,让育人实效层层递进。
在“学段衔接”上,山海天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学生诵读经典,走进博物馆,在故事中播下爱国种子;三、四年级学生挖掘龙山文化、海洋文化,在非遗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五、六年级探访安哲事迹展室、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历史中感悟责任;初中生赴莒县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在实践中坚定信念。同时,联盟将日照地方党史、甲骨文文化转化为课件与教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云平台,制作100部短视频,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
“平台搭建”聚焦师资共育。组建近50人的“山海思政智库”,涵盖大中小各学科教师。通过“一起备课、一起研讨、一起上课、一起反思”的“四一起”机制,开展“学段互访教研”,青岛路中学高中教师与小学教师共设“红色诗词”课程,高校教授与初中教师合作开发“海洋生态”思政课,形成“多师同堂”新模式。
“多元支撑”则打通思政课与社会的边界。邀请革命老前辈、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入校授课;深入推进各类社会实践项目,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打通学科、融通家校社丰富的资源、打开教室、学校的围墙,让思政课变得更为多元、丰富多彩。在活动的过程中,激活每个孩子的潜能以及求知、探究的意识,让每一个生命底色都得以绽放。
五融提升:活化资源,打造“山海样本”新标杆
山海天教育创新“思政+”融合模式,将思政课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深度绑定,让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
“传统文化融入”中,7所学校各展特色。卧龙山小学开发“茶与”劳动课程、“本草”中医药课程;山海天实验小学北校区打造“海洋文化”课堂,南校区编写甲骨文教材,开展“书画甲骨文”“甲骨黑陶印刻”活动;青岛路中学整合书法、民乐、戏曲资源,形成“博雅”校园文化。如今,全区7所学校均获评“市级诗教先进单位”,学生作品屡获全国、全省奖项。
“红色文化融入”让基因代代传。安哲小学开发《红色追寻》校本教材(获山东省优秀案例),培育七代红领巾讲解员,开展红色剪纸、诗社活动,体育节设“飞夺泸定桥”等亲子项目;山海天实验小学“青藤”剧社将《乳娘》《半条被子》改编成情景剧;青岛路中学组织“重走日照暴动北路”研学,推动“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
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构建“五星少年”评价体系,以“美德星”引领行为养成;“法治教育融入”开展“法官进校园”“模拟法庭”活动;“劳动教育融入”打造“经山历海”品牌,龙山路小学学生学做航模,青岛路中学学生学做菜煎饼、种菜园。
有温度的教育会让生命绽放更多光芒。山海天教育以“一体三维五融”,借劳作、研学、红色活动播撒思政种子,将这份温度藏于联盟教案、融于行走课堂、映在少年笑脸。未来,这里将持续以爱育人,让孩子携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成为照亮未来的星光,让立德树人图景更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