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新岚山20250630期 >> 第A4版:要闻
随礼五块钱 坚持三十年
岚山区:“老规矩”又有“新内涵”

  5块钱能用来干什么?有人说,能吃顿简单的早餐;有人说,能买瓶差不多的饮料;也有人说,能坐公交车打个来回……在山东省东部的一个海边村居,这里可以用5块钱表达一份真挚的心意。
  这个村庄就是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街道童海路居社区,这里的白事随礼只需5块钱。而这个“小气”的老规矩,已经坚持了30年,为生命的终点赋予了文明的底色。

礼轻情意重
  童海路居是个怎样的社区?靠海临港,渔民辈出,经商意识超前。早在1991年,大多数村居对发展集体经济还没有概念的时候,该社区就开始创办企业,集体经济早早强大起来。随着海洋产业不断强大,出海捕捞、海产品加工销售等业态逐渐丰富,这里的人们腰包率先鼓了。
  强盛的发展势头下,大家办事儿讲究个“面子”,红白事人情往来越来越重。白事方面,随礼逐渐从几块钱,向几十元、几百元“飙升”。
  “90年代,几百块不是小数,有钱人家出手阔绰,普通家庭却很尴尬。多拿吧,经济条件不允许,少拿吧,面子上又实在过不去,每年光在白事随礼方面就是个大负担。”童海路居党委委员、民政主任刘彬说。
  思想压力大了,不断有村民吐露心声。村居“两委”和红白理事会注意到后,觉得这种风气不能再长,于是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移风易俗白事简办的号召,研究决定:除亲戚之间的帮衬外,本社区邻里白事来往一律定为5元。
  5元,这点钱怎么拿得出手?随5块钱,还不得被四邻八舍“戳脊梁骨”?虽说多了不好接受,但也不能这么少吧,外村不得笑话咱?
  规定一出,社区里说啥的都有。也有居民实在“磨不开”,觉得5块钱不足以表达缅怀之情,多随几十、上百元。但是,红白理事会要求所有来随礼的,账本上统一只记5块钱,并且号召事主将多随的礼钱一一给退了回去,没有个例。
  渐渐地,居民们开始接受了。这条规矩被写入了童海路居《居规民约》。这些年,从一开始的“5元份子钱”等简单内容,到喜事新办,文明迎亲,禁止低俗、暴力闹婚行为……童海路居不断修订《居规民约》,逐渐涵盖了法律法规和社会秩序、楼区管理规定、福利待遇以及奖惩制度等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条目多了,文明多了,社区风气越来越好。2020年,童海路居获评山东省级文明社区。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谁家也不在乎来钱多少,人情债少了,但是亲情、邻里情一点没影响。攀比之风刹住了,大家心里都舒坦。”童海路居居民贺柳林说。

服务再跟进
  在童海路居的《移风易俗 尚德童海》展示馆里,图文、漫画、故事等内容,详尽记录着30年来,该社区在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探索足迹。
  伫立于一幅幅泛黄的照片前,一个村居对文明和谐的向往,令人赞叹。
  在过去,白事上大兴礼节、大办酒席,动辄花费十余万元。谁家白事办得简单,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这种恶性循环也同样带来各种矛盾。
  “建立这个展馆,是为了让子孙后代都能够明白,祖辈们一路走来不容易,我们应当代代传承。孝道不在表面形式,而在日积月累的供养。厚养薄葬,才是真正的孝道。”刘彬介绍道。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2019年,童海路居投资45万元,建成了一处占地15亩的殡葬服务中心,专门用于居民举办白事追思仪式。居民家中发生白事后,志愿服务队员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帮忙收拾葬礼现场。仪式由红白理事会主持,村干部讲述逝者生平,挽联白花,现场严肃,亲友们默哀、鞠躬。
  在这里,没有满街堆放的花圈,没有大摆宴席的铺张浪费,当肃穆的哀乐替代了嘈杂的鼓乐,当静默的三鞠躬取代了繁复的旧礼,仪式反而更显庄重。5块钱随礼,手写挽联表达敬意等,让葬礼更多了文明味儿。
  有效试点后,如今在岚山区,村居“红白”事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部分村居把社区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现有场所打造成婚宴简办的集中服务平台。建设文明礼葬服务中心,群众有了全过程服务的“办事点”。
  党员“走在前”,群众“总动员”。在各村居,党员干部被吸纳到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带好头”。采用入户走访、发放明白纸、刊播公益广告、录播主题微电影《闹婚》、拍摄《岚家囍事》系列短视频、编演移风易俗“三句半”等方式,精准化、全方位开展宣传,形成强大舆论引导力量。

志愿暖人心
  从“5元随礼”说起,这份早已融入血脉的约定,悄然卸下了群众肩膀上那份沉重的人情负担。但今天,老规矩又悄然萌生了“新枝丫”。
  张宗合是童海路居文明礼葬志愿服务队的其中一名志愿者。在社区,他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因此文明礼葬志愿服务队一成立,他就报名当了第一批志愿者。
  “谁家有了白事,我就和社区里其他志愿者一块上门服务,红白事理事会指导我们应该遵循哪些礼节。事主家里的一应大小事儿我们都帮着忙活。志愿者都是街坊四邻,这么一来,还增强了情感交流,大家感情越来越好。”张宗合说。
  在社区里,这支由老党员、热心村民组成的文明礼葬志愿服务队运转高效。事主安心送别亲人,布置告别场地、协调亲友吊唁、安排抬棺送葬、组织安葬……一应琐事都由志愿者代劳,每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连主家的一口水都不喝。
  邻里情谊才是最重的“礼金”,文明礼葬才是最大的敬意。如今蓬勃发展的“文明礼葬志愿服务”,已成为岚山区移风易俗的一张闪亮名片。越来越多的村庄成立了类似的志愿服务队,将“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新风尚吹遍乡野。据统计,目前岚山区建立“文明礼葬志愿服务队”422支。
  “人情从来不在礼金厚薄,也不在排场大小。生前尽到孝心,身后文明送别,‘礼’就有了更新的内涵。”童海路居党总支书记刘永表示。
  从5元随礼拿掉群众的人情负担,到殡葬服务中心提供规范场所,再到文明礼葬志愿者暖人心肠。“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不仅重塑了丧葬习俗,更深刻诠释了“厚养薄葬”的文明内涵。如今,这缕源自童海路居的文明新风,正以其显著成效和强大生命力,吹拂岚山区的更多角落。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新岚山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岚山区:“老规矩”又有“新内涵”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