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红色主题作品获奖名单揭晓
  

全媒体记者 陈蕾 通讯员 潘维胜 报道
  本报讯 自7月份以来,中共日照市委党史研究院(日照市地方史志研究院)、日照日报社联合开展“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红色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共收到各类散文、诗歌、书法等作品三十余件,经层层筛选、严格评审,7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即日起,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将通过《黄海晨刊》、日照新闻网等进行展播,为广大读者、网友献上感人至深的红色主题作品。
  获奖作品如下:
  一等奖:《坚守》
  二等奖:《乘凉》《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三等奖:《感悟“胜利渠”》《桔色的板凳》《平凡之歌》《清明节,深切感怀牟步善书记》

坚守(节选)
冯爱霞

  一张照片,留下一个故事;一份影像,承载一段历史;一份档案,见证着初心与本色。
  ——题记
  一座红色展厅,一段浓缩历史,一份精神传承。
  当我第一次走进莒县“本色纪念馆”时,那一张张照片,令我震撼、感动。他们不是俊男靓女,而是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他们面如刀削斧凿,但一张张布满褶皱的笑脸洋溢着幸福,一双双凹陷的眼睛闪烁着信仰的光芒。他们是谁?他们是一个朴素的群落,在新中国成长的足迹中,有他们刚毅的脊梁,在血雨腥风的硝烟里,有他们壮丽的沧桑,他们以本色命运回归乡土,依然坚守心中的信念和力量,他们是沂蒙山脉一片红色的晚霞。
  那一张张特写镜头,光与影的瞬间定格,好像出自“他”之手。我发现了一张摄影师正含泪抓拍的照片,果真是他,我青年时代的摄影老师,现在的莒县摄影会长——马成俊。
  20世纪九十年代,那时都是手动相机,若拍出一张大片,全凭摄影师高超的技能。为此,我们公司常聘请摄影师马成俊过来拍摄大片。后来,我缘于对摄影的喜爱,在2003至2006年间,也加入到了他的团队,我除了照相外,还有管档的任务。
  每当我们为老革命或残疾人拍照时,他总是嘱咐一句,“半价或免费服务”,所以,当我看到摄影人是马成俊时,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他一直就怀有慈善情怀,这也是他的初心“本色”。意料之外的是,自2007年,我离开了影社,追寻着诗和远方。而后十年,他干了一项浩大“工程”,把老党员拍成了“文艺奖”。2017年,人物摄影《本色》组照获得第十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摄影类二等奖。其后,他配合山东电视台拍摄了两部纪录片《本色》《老区纪事》,其中《本色》先后获得全国各类评选16个头等奖。2024年,《本色》又获得莒县“刘勰文艺特别奖”。
  如果说,做一段时间的奉献是激情,那么做一辈子的守护就是品格。是什么信念,能让马成俊这么执着坚守?
  我带着疑团也怀着对岁月的怀想,走进了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马成俊热情地接待着我,因这段时间他在医院照顾一位病友,心身有些疲惫……当我们谈到老党员时,他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深情,一边给我倒茶,一边说:“这是夏庄绿茶。我初次走进红色群体,还要从夏庄说起。”
  夏庄,那不是我童年的故园嘛?是家父转业后工作的第一个乡镇,在“南茶北引”中,还留下了父亲奋斗的足迹。他常下乡拜访老革命们,每到重要节日,就会组织老党员讲革命历史。印象最深的是,有位老者讲过的故事。一位地下党被捕,受尽了严刑拷打,逼问他地下党组织情况,他咬紧牙关一字未露……
  这时,我思绪的缰马,被马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拉回。2007年,济南市青少年宫慰问团在夏庄镇举办了一场“红色”主题活动,为当地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党员、老革命进行慰问演出。出人预料的是,竟有四五百位老者聚集到这里,有的拄着拐杖,有的相互搀扶,久别重逢的老人,说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朴素的“红色群落”第一次呈现在了大众的视野。省电视台的有关编导被震撼了,想做一个专题片,但由于方言难懂,就请马成俊当翻译并协助拍摄。半个月下来,摄影师们精疲力尽,陆续离开了。而他面对一位位耄耋老人,心弦一次次震颤,泪水一次次滑落。
  有些老党员从没照过像,当他把装裱好的照片送到老人手中时,老人们伸出颤抖的手,一遍遍抚摸着。马成俊动情地说:“当老人们捧着自己的照片泪流满面时,我也流泪了。还有的老人,当我满怀喜悦地要把照片交给他时,竟发现老人已离世了。谁能想到,我给他拍的第一张照片,竟成了送他最后一程的遗照。很多老人,还来不及拍照,就化作了田野上的一座座坟冢,叫声大爷、大娘,我们泪流满面。”
  十多年间,马成俊一路收集“红色印记”,对老党员的事迹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性、系统性的整理。他走访了农村的2000多名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及其亲属,采访周边群众达上万人,拍摄了30多万幅影像,视频资料3万多分钟。他主拍的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图片,在莒县建立了三个教育基地展览馆,成为了省内外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本色纪念馆”,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为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建立的纪念馆。
  有一次,他和一位县组织部长讲起了横山母亲的故事。有一位大山的母亲崔立芬,为了养活八路军的孩子,把自己的亲骨肉活活饿死了。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当马成俊问她为什么会那样做时,她流着泪说:“我的孩子死了,还可以再生,如果八路军的孩子饿死了,就没有根了。”
  马成俊继续说,那位部长也忍不住流泪了,激动地表示:“这些年,咱们忽视这些老党员了,我们如果不好好工作,怎能对得起这些老革命呀!”随后召开紧急会议,一个挖掘农村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的事迹之旅,就全面展开了。
  马成俊深沉地说:“莒县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最多时达13341人,2007年尚有2000余人,到现在2024年3月仅剩一百来人了。”我问:“您现在还在跟拍他们吗?”“是的,我每年都去看望他们。老人家生日或白事,我都去参加,并做好影像记录。”
  马成俊对老党员的事迹,如数家珍,又说起陵阳镇孙柱老人的事。老人是一名机枪手,屡建奇功,负伤多次,胳膊上的弹片一直未能取出。1952年,他光荣退伍后,积极投身家乡建设。老人离世时,马成俊陪他走完了最后一程,在老人殡葬期间,镜头聚焦到他残留弹片的肱骨,已变成了褐黑铁锈色。
  英雄老去,精神长存。当马成俊问他们,“为什么入党?”老党员们的回答朴实又真挚,“为了革命!”“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为人民服务嘛!”他们都心怀感恩,挂在嘴边最多的话就是:“感谢党,能活在今天,就很幸福知足了,什么要求也没有。”
  世事艰辛,唯信仰坚定;岁月跌宕,唯本色长存。莒县属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一百多年前埋下的红色火种,在这里生生不息。
  当我推开门,看到一排排熟悉的档案橱,一个个站立的档案盒,还有我亲手设计的图标,如同见到了久违的孩子。
  档案内容包罗万象,分类众多,现又增添了新的设备和资料,为了长久保存,他们对过去的胶片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存档。我翻阅着,其中,一个档案盒存有抗战时期农村老党员名册,内容详实、规范到位。
  一组照片呈现在眼前,河流山川、海洋港口、古城风貌、绿色生态等。我家附近的岳家村,村党支部书记许传江“公心”为民,将一个“烂摊子”村变成了一个“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贫有所助”的现代化社区。莒县福利服装厂,三十年前的几间破旧平房照片,与现在的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厂长辛兴芬几十年如一日,为解决残疾人的就业,改善他们的生活默默奉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还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在“本色”精神的感召下,一大批农村党组织书记被评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新旧照片的对比,呈现出时代发展。这不仅是一份珍贵的记忆,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家乡、国家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采访归来,我又参加了日照书香大讲堂铁流《靠山》文学讲座,聆听到山东省作协副主席铁流讲述书里书外的故事,一个个红色情节,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其中就有莒县老党员的事迹。《靠山》中写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历史的长卷中,有无数的画面,都值得今天乃至明天的人们,去不断追忆和怀念。”莒县籍作家铁流说,有的老人还来不及采访,就与大地融为一体了,把他们的故事挖掘记录、坚守存档下来,留给后人,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他们有一天终将会离开,但他们的本色和精神不朽。
  时间流逝,记忆永恒。影像记录着故事,传承着精神,文档承载着岁月,见证着历史。千千万万份档案,就像是千千万万个需要精心呵护的孩子,连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

乘凉
申恒红

  绿树,浓荫。
  胡同口
  总是有几个乘凉的人
  他们坐着马扎
  倚靠在墙根
  说着庄稼、石碾……
  偶尔也会谈及
  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
  比如
  嘉兴南湖的红船
  卢沟桥的枪声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曾经用青春和生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啊
  永远回不来了
  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子
  曾是他们
  披荆斩棘的理想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宋裔王籽

  少年向上,国家向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我们身为新时代中国少年,
  生逢盛世,重任在肩,
  不驰于空想,不虚度光阴,
  不骛于虚声,不甘于平庸。
  在党的光辉沐浴下,
  在星星火炬照耀下,
  牢记习爷爷的殷殷嘱托,
  脚踏实地、勤奋学习,
  追求真理、志存高远,
  锤炼意志、强健体魄,
  热爱劳动、勇于创造。
  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像爬山虎一样向着梦想不断攀升,
  将少年的朝气铺满积极向上之路,
  怀揣少年之壮志,
  充盈前行之力量,
  努力成长为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无奋斗不青春,无拼搏不少年!
  我们心中有光,无惧山高路远;
  我们有所向往,无惧艰难挑战;
  我们胸怀使命,无惧风霜雪雨!
  听,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那是我们对党许下的铿锵誓言,
  也是我们不懈奋斗的朝气与信心,
  更是我们对党和人民的坚定承诺!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2 版:文化】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红色主题作品获奖名单揭晓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