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田茹
手捧一杯咖啡,走在街边漫步或坐在店外闲谈,时不时啜饮一口的场景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从商圈到社区,从瑞幸、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店到各种本土咖啡店,这两年,我们身边的咖啡馆明显多了起来。有事没事点杯咖啡成了很多人休闲社交的一种方式,其中一些独具特色的社区咖啡店更是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9月12日,在市区菏泽路与嘉祥路交会处的Tas coffee社区店,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正坐在店外的院内放松身心,谈天说地。店里的装潢虽不像连锁咖啡馆那般规整,却透露出店主的用心,方寸间经营出独特的生活美学,成为城市独特的文化空间。“与其他品牌连锁店相比,我们不但提供常规咖啡,还结合食材与技法来制作特调咖啡,以吸引更多追求多元口味的咖啡爱好者,用咖啡品质叫响本地和外地市场是我们的追求。”Tas coffee的店主迟小凯说。
把咖啡馆开在社区里,通常是店主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社区的铺面租金比闹市的便宜,又是人们聚居的地方,为咖啡馆的小本经营和本土咖啡品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相较于连锁咖啡馆,社区咖啡馆能提供的空间更别致,服务更细致,略显个性的品牌风格,扩展了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据《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咖啡产业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14%,人均年咖啡消费量已上升至16.74杯。不仅国产咖啡品牌通过主攻下沉市场,展现出迅速扩张的趋势,本土特色咖啡品牌也逐渐发展起来。
小素咖啡是开在金汇时代广场公寓楼里的一家本土社区咖啡店,店内轻奢现代型装潢风格,开放式的咖啡制作平台,双头半自动的咖啡机,浓醇的咖啡香气,吸引了许多顾客。1989年出生的程浩因为对咖啡的喜爱,而走上了创业之路。
“本地消费者喜欢奶咖和特调,咖啡‘卷’的是口味的花式翻新和售价。”在小素咖啡,每种特调咖啡都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和背后的故事,旅行箱里的四季、浆果树、MGT orange橙见山竹、宫崎骏的夏天、首尔柠檬拿铁等等。特调咖啡将牛奶、咖啡和各种新鲜水果混合调配出充实饱满的口感,而这往往与店主对咖啡的认知有着极大关系。
“店里的咖啡都是多年来在福建、苏州、上海等地学习头部咖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摸索调制的口味。在保证质量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降低成本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定价,是应对目前市场的销售策略。”程浩对于咖啡消费市场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目前社区咖啡店一半的销量依靠外卖。以美团为例,一杯19.9元左右的咖啡扣除打包费1.0元、两公里以内配送费3.51元、平台佣金1.13元,商家对顾客的活动补贴6.0元,最终的价格是10.26元,这样的价格让一杯靠好豆子、好机器、好牛奶的咖啡利润极为有限。
程浩告诉记者,现在店里每月的客单量在700单左右,周末节假日单量能多一些,日常经营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要做好的就是积累好固定的客户,吸引更多的喜欢咖啡文化的消费者,让自己的品牌被更多的人了解。在他看来,本地品牌没有什么价格优势,留住顾客主要还是依靠品质吸引顾客,同时,通过开展各种社交活动,为顾客提供个性化体验和情绪价值,成为附近居民日常交流的“第三空间”。
其实,无论是Tas coffee还是小素咖啡,作为年轻创业者最想做的就是打造一个有品质的本土咖啡品牌。下午18:00,忙碌一天的Tas coffee距打烊还有半个小时,店家迟小凯将又一个刚结束咖啡节的邀请卡挂到了墙上,菏泽路上的车渐渐多了起来,不少顾客停下车跑到店里取走提前下单的咖啡。“社区咖啡店便捷,同时咖啡豆大多数都是店家精心挑选,更注重植根于本土,口感比品牌连锁要好,目前为止已经消费了100杯左右。”老会员刘珊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