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今年迎来第16个“双11”,揭秘平台三大变化:
大促再提前 预售卷土来 不打价格战

  今年,“双11”步入第16个年头。经过16年的发展,这个“全民狂欢”的购物节逐渐成为反映中国经济与消费活力的风向标。如今这场年度赛事再度擂动“战鼓”,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几大主流平台今年“双11”的策略再次呈现拐点,并出现三大变化。
  记者采访发现,平台们今年开启时间与国庆节几乎无缝衔接,纷纷拉长促销周期。天猫还重启了预售。各家的价格策略虽有所不同,却不约而同地不再提及低价。“讨好”商家成为今年“双11”各家平台的主要目标之一,纷纷降费、减佣、发补贴为商家减负。
  “今年‘双11’比较特殊。”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双11”成了一个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提升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关键时间窗口,为今年“双11”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

大促提前
与国庆黄金周无缝衔接 促销周期长达35天

  各平台上半年618大促暗戳戳抢跑之后,今年“双11”拒绝低调,竞相高调提前启动。天猫、京东、拼多多在10月14日同时打响第一炮,较去年分别提前了10天、9天和6天,周期长达29天。抖音则将时间提前至10月8日,比去年提前10天,与国庆黄金周无缝衔接,促销周期最长,长达35天。快手今年启动时间为10月16日,晚于其他平台,但仍较去年提前了2天,周期达27天。本届“双11”不仅是“史上最早双11”,也是“史上最长双11”。
  记者留意到,过去3—5年,“双11”大促周期越来越长。2020年,天猫10月21日开启“双11”,周期为22天。京东比天猫提前一天启动,周期为23天。拼多多也在这一年开始发力“双11”,推出“百亿补贴节”的同时加入大促,在10月20日启动,喊出“直降不预售天天有补贴”。
  记者统计发现,2021年,各平台大促周期变为23天左右,有所延长。但到了2022年,由于“红包+跨店满减+优惠券”的玩法被消费者吐槽“做数学题”,平台为拉拢消费者有意简化规则。这一年,天猫第一波预售推迟了4天,10月24日启动,周期缩短为19天。直到去年,天猫并未改变启动时间。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平台最初拉长周期的一大原因是推高GMV(总成交额)。2022年之前,GMV是电商平台财报和大促中的关键指标,“双11”结束前不停滚动的数据大屏接连刷新纪录,至今令消费者和商家印象深刻。2019年至2021年,天猫“双11”的GMV分别为2684亿元、4982亿元、54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7%、85.6%和8.4%。
  但直播电商的冲击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最终导致淘天和京东在2022年告别战报,不再更新大促GMV,GMV神话结束。然而,到了今年,平台为何又不约而同地抢跑、拉长周期?东吴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平台间竞争明显加剧,通过提前抢跑和拉长活动周期等方式锁定消费者,可刺激大促消费。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消费需求被聚集到大促期,让商家的高额促销及投放持续更长时间。此外,“双11”销售额在第四季度中的占比变得更高,品牌商家的“双11”表现对于四季度的收入比往年更为重要。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告诉记者,“双11”玩家多样化后,无论是传统电商,还是直播、拼团、即时零售等,交易规模过大,对仓储、快递等社会资源的要求也越高。而各平台为争抢用户和订单、提升用户体验,选择拉长周期无疑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重启预售
天猫:希望更早锁定高净值消费者

  今年“双11”的另一大变化是天猫重启预售。
  预售玩法最初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是价格更低。但随着“双11”周期动辄超过半个月或更长,消费者发现“满减机制”过于复杂、付定金后遭遇迟迟不发货、价格不仅不是最低价甚至高于其他渠道等问题频出,购物体验变差,于是预售模式也备受诟病。
  今年618,淘天、京东简化规则,宣布取消官方预售,现货直接开卖。但仅仅4个月后,天猫为何卷土重来,恢复刚刚取消的预售?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宝平台事业部总裁处端(化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重启预售的原因是很多商家觉得预售对生意很重要。我们调研商家后发现,预售能带来生意增量机会,而且消费者也接受他们的预售。这样的话,我们就大大方方来做(预售)。”
  “预售制对家电等高价值商品有较大优势。”一家头部商家对预售模式也持肯定态度,今年“双11”,家电品类的政府补贴首次可叠加平台优惠,家电优惠力度大,平台纷纷加大投入,争夺用户。重启预售有利于天猫提升家电品类的竞争力。
  “平台希望更早锁定高净值消费者,锁定可贡献高利润的品牌商家,”另一头部服饰商家则表示,“否则就会被其他平台抢走。今年‘双11’,平台间的相互竞争明显越来越大。”
  不过,京东、抖音、快手并未跟进恢复预售。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直播电商的冲动消费群体占比较高,预售不符合平台定位。京东为货架电商,商品适合做预售,取消或是与低价策略有关。不过,京东今年将大促提前,活动前置也是一种尝试。

不卷低价
平台转向为商家降本 选择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以来,相继回归的电商大佬们为电商平台的竞争定下基调——价格战,随后各家开始围绕低价做文章,将价格定位为首要战略目标。与此同时,货架电商与头部主播一度因为争取最低价话语权而产生冲突,甚至愈演愈烈。
  为此,作为价格战核心的商家率先发声,称一味低价之下,部分商家利润空间收缩,运费险等成本的增加可能导致经营困难。今年618,“强制运费险”“仅退款”等行业话题变为热门公众话题。
  今年618结束后,部分平台开始反思低价策略。淘天将流量逻辑由“五星价格力”调整为按GMV分配。接着,其继续回调政策,松绑“仅退款”后,今年“双11”上线降低商家退货成本的“退货宝”,推出“百亿减免”为商家减负。
  值得关注的是,10月12日的天猫“双11”媒体沟通会上,去年底接手淘天的年轻管理团队首次明确表态:不再一味卷低价。处端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淘天的价格力,是指在品类的每一个价格带都有竞争力,不是一味卷低价。恶性价格战不仅挤压商家的利润空间,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品质需求,淘宝推动品质和服务重新成为商家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商家从低价内卷中解脱出来。
  其他平台此前同样有所发声,要弱化低价。今年7月以来,有消息称,抖音电商调整经营目标优先级,不再把“价格力”放在首位,下半年将重点追求GMV增长;在海外狂奔的拼多多也将GMV放在第一优先级。
  从集体卷低价回归到聚焦GMV,平台们重新意识到,平衡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健康发展。为此,今年“双11”,低价不再是唯一主题,平台们集体选择优化营商环境,为商家减负。
  记者发现,天猫“双11”边撒券边为商家减免各类费用,通过百亿流量、30亿红包补贴等,为商家创造更多生意增量。京东集团CEO许冉则表示,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内依然存在“恶性内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未来3年,京东将招募至少1万名采销,他们会在世界各地寻源,为用户带回更多价廉物美的好产品,让用户真正感受到“又便宜又好”,也要让品牌商家卖得火爆、有增长、挣到钱。(南方都市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热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促再提前 预售卷土来 不打价格战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