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点”低,可能是现代人的常态。话到嘴边就忘了、白天犯困晚上失眠、身体各种小毛病不断……这些表现都是疲劳的信号。
比起单纯的休息,你可能想不到,清淡饮食也能抗疲劳。
专家解读并列出具体的“清淡饮食攻略”。
为什么清淡饮食能抗疲劳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一项研究发现,饮食清淡,即烹饪法较单一,少油、糖、少盐、不辛辣的饮食,更具抗疲劳功效。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设计出一项检测清淡饮食结构功效的实验。实验以年龄在21—69岁之间的健康人为对象,研究人员为一组参与者提供持续3周的清淡饮食,并为另一组参与者提供普通饮食。
每日晚餐后,对参与者进行各项指标检测,来比较抗疲劳效果。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饮食清淡的人其疲劳感普遍减轻;另外,他们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压力得到缓解,其血液中与脂质代谢相关的成分减少9%,这项指标可以说明其身体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研究人员表示,疲劳可以看作是“细胞配件”生锈或损坏所致,对这些细胞要采取及时预防和修复措施,必要时换上“新配件”。
食品中的营养物质作为新配件的原料,不仅可以抗氧化,还提供人体能量。只要从当下开始,改善日常饮食结构,不仅有助于预防慢性疲劳,还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比如,一些人喜欢下班后吃烧烤、麻辣烫、火锅等“重口味”食物,吃完回家就睡觉,这种做法容易造成湿热内积,慢性疲劳由此积累。
清淡饮食不等于吃素
不少人往往将清淡饮食和吃素划等号,实际上,这种极端的清淡饮食不仅会导致体质下降,而且更容易让人生病。
比如,如果不吃肉,鸡蛋和豆制品摄入不足,会造成蛋白质缺乏,引起免疫力下降,皮肤弹性也会变差;油脂摄入不足,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缺乏,出现干眼病、骨质疏松等。
从营养角度讲,清淡饮食不等于完全不吃肉,而是要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合理搭配营养,将动物性食物、食用油和盐限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多使用辛辣调味品。
由于这类饮食的特点是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味道清淡平和,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更适合老人、小孩及口味清淡的人群,尤其是高血脂、肥胖、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怎样的饮食搭配才算清淡
比起笼统的少油、少盐,怎样的饮食搭配才算清淡呢?
食物多样,营养均衡
小份量选择:同样的食物,小份有利于丰富菜肴种类,从而丰富营养素来源。
同类食物互换:比如,同样是主食,今天米饭、明天杂粮饭、后天全麦面包等,有利于丰富一段时间内的食物品种。
主食粗细搭配:大约1/4—1/3的粗粮,也可每周吃两次粗粮,用土豆、红薯等代替部分主食。
菜品荤素搭配:大致为3—4两蔬菜对应1两肉。
食物色彩搭配:如腊八粥,可放多种粮食;什锦蔬菜可放多种蔬菜“乱炖”,很容易达到每天的食物多样化。
混合、少量用油
根据膳食指南,烹调用油每日推荐摄入量为人均25—30克。
减少过油操作,如炖排骨汤,焯完水可直接清炖,无需再用油煸炒;油的种类多样,茶籽油、橄榄油、大豆油换着吃;减少高油菜肴和油炸食品摄入。
盐一天不超1瓶盖
成人每日盐摄入量建议不超过6克,约1瓶盖的量。烹调时不妨尝试以下方法:用限量勺;借助醋、柠檬汁、香料等提升菜品风味;在菜品或汤快出锅时再加盐,既保证味道又减少食盐用量;若用鸡精、酱油等调味品,尽量不再放盐,减少高盐食品,如饼干、方便面等的摄入量。
远离甜食
添加糖的每日摄入量建议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
除了减少日常炒菜炖菜用的白砂糖食用量,还应减少摄入或不摄入富含果糖、葡萄糖及果葡糖浆的甜点、甜饮料。
蒸煮炖为主
适当吃辣可以促进食欲,但过辣容易刺激消化系统。
优先采用快炒、清蒸、炖煮、白灼等方式,能最大限度锁住食物本味和营养。
学会多种食材搭配,肉类最好和低脂、高纤维的根茎及菌藻类食材共同烹调,比如莲藕排骨汤,既解油腻,还能增加鲜味。
需要提醒的是,人的味觉是逐渐养成的,设立少盐少油少糖的近期目标,循序渐进,最终改变烹饪和饮食习惯,形成清淡口味。(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