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家长的情绪被孩子牵着走,想保持松弛感真心不容易——
明确合理目标 做好情绪调控

  随着孩子年级升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想真正做一个情绪稳定、保持松弛感的家长相当有难度。面对孩子起伏不定的成绩、捉摸不透的脾气以及状况频出的日常表现,家长很难表现得云淡风轻。
  讲述:孩子升学后,家长少了松弛感
  一学期时间过去大半,初一学生小凡还没有适应初中生活。学习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变大,都让小凡迟迟调整不好学习状态,特别是经常有各种测验,让小凡总是精神紧张,成绩忽高忽低。
  看到孩子状态不稳定,小凡的妈妈孙女士也有些慌了。孙女士说,孩子上小学时,她是心态比较好的家长,只要孩子学习能跟上队,就不给孩子提太高的要求。孩子不愿意上学科提高班,她就给他退了课。放学回家孩子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她也很少让他做课外题。平时她几乎不跟其他家长聊孩子的成绩,她对孩子的底线要求就是遵守纪律,不和同学闹矛盾。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说她特别有松弛感。可是孩子上了初中,情况就变了。看到孩子第一个月的测验成绩,加上班主任找她谈话,她开始严格管孩子,每天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量,整理打印错题,盯着孩子重做。孙女士的松弛感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家里经常出现鸡飞狗跳的情况。
  建议:不被带节奏,减少控制欲
  专家说,家长保持精神状态的松弛感很大程度由家长自己的主观认知决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一样、孩子成长状态的变化以及对学校教学管理的认可与配合的变化调整,都会影响家长心态变化,因此家长想要保持心理状态的松弛只能是相对稳定的,家长需要具备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专家建议,首先,无论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家长要做好客观分析,做好成长规划,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让自己变得很被动,另外也不要通过控制孩子,让孩子听话顺从来平衡心态。其次,孩子的状态往往决定家长的心理状况,建议家长给自己预留心理缓冲地,即便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家长也要放缓节奏,及时调整要求和目标,跟孩子一起商量改进方法,如果只是简单发泄情绪,对找回松弛感是南辕北辙的。最后,家长要走出靠躺平来求得松弛感的误区,面对来自工作、生活和教育孩子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一是不要被别人带节奏,对孩子教育用力过猛,二是同时关爱孩子和自己,家长对自我心态的调控能力强,孩子也会摆脱紧张焦虑,慢慢激发出内驱力,获得双向共赢。(今晚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9 版:看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明确合理目标 做好情绪调控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