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网红“骑手”背后的产业链亟待关注

  最近,公安部网安局公布了一起案例:网民“小松”冒充外卖骑手,虚构悲惨故事,利用公众的同情心骗取流量,谋取私利。目前,“小松”已因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行政处罚。
  被处罚前,“小松”凭借“单亲爸爸带着女儿送外卖”的人设,在社交平台积累了40余万粉丝,并通过直播带货获利。可经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调查,“小松”并不是骑手,外卖制服是网上购买的;他也并不是“单亲爸爸”,一家人生活幸福。
  这又是一起假冒骑手博眼球事件。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假冒骑手”已然成为互联网平台“卖惨营销”的升级版,背后更是出现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骑手”视频造假套路一致
  今年以来,以“骑手”为主角的视频造假层出不穷,套路基本一致:要么营销“积极向上”的主题,大多是“生活不幸,但靠送外卖自强不息”,或是“遇到了善良的消费者、商家,对生活充满希望”;要么以“委屈悲伤”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不易,遇到了不讲理的消费者/商家/平台”等。在流量变现方面,造假者通常利用网友的关注、点赞、同情等,通过直播带货、卖课,或者直接向网友索取打赏、乞求资助。
  记者调查还发现,在这些“常规”套路背后,更出现了一条产业链。
  一方面,“骑手”的人设以及相关剧情背后都有推手,部分MCN等第三方公司在帮助签约主播或博主造假。在一家MCN机构工作的韩轩(化名)直言,相比个人打造“人设”,MCN对不同平台的流量规则更加熟悉,可以与客户合作,策划人设。
  另一方面,“骑手”的“日常生活”有剧本。多家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上,都有主题为“骑手怎样赚钱”的“经验帖”“揭秘帖”,还有一部分是有偿课程。有卖家为了证明其课程有价值,向记者提供了一条“流量经验”:“大家对维护外卖小哥权益的话题很感兴趣。如果以骑手或前骑手的身份录制视频,发表支持骑手权益的言论,容易引起关注。在此基础上,通过橱窗带货,收益很可观。”他说,有的博主按照这条经验操作,年收入可达到二三十万元。
  推销产品还故意制造矛盾
  其实,相关部门和网友早就对“卖惨视频”说“不”。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将“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列在重点整治问题的第一条,指出这类问题的主要表现包括“编造虚假‘扶贫’‘助农’‘患病’等场景,通过‘扮穷’‘卖惨’诱导网民购买低质伪劣商品”等。将这些造假手段与假冒骑手类视频比对,骑手视频的欺骗性更强。而且,这类视频不仅误导观看者、利用观看者的同情心和善良推销产品、服务,有些还故意制造矛盾、煽动戾气、破坏和谐。
  比如,“跑外卖三单白干,雨中大哭”“女骑手深夜送餐,车辆被盗崩溃大哭”等情节,带有明显的戏剧性,故意夸张乃至恶化骑手的工作环境。还有上海辟谣平台澄清的“上海台风天有外卖小哥当街猝死”,也是看图说话,为了博眼球而胡编乱造。这些视频看起来是同情外卖员,其实是消费外卖员,目的是迎合部分观看者对骑手群体的偏见,并放大外界对他们的刻板印象。
  再如,在“外卖员深夜带着孩子送外卖,恳求顾客不给差评”等摆拍视频中,造假者使用了“骑手遭到顾客刁难”这一套路。可事实上,大多数消费者对骑手的态度并非如此,理解、体谅、共情才是主流情绪。
  面对以“假骑手”为主角的造假产业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标本兼治。
  一方面,要加大对“小松”等造假者,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平台很有必要改一改流量规则,区分真正的“正能量”和别有用心的“假人设”。通过限制虚假拼凑、造谣传谣类劣质信息推送,让算法真正服务于主流价值导向,将用户找优质内容变为优质内容找用户。(解放日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1 版:广视角】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网红“骑手”背后的产业链亟待关注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