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田文佼 报道
本报讯 骨折顺势复位,对大众而言,似乎只在武侠剧中出现的字眼,如今在市人民医院却广泛应用。
据介绍,肢体骨折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日后肢体功能运动,甚至丧失日常行走等自理活动能力。早在千年之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记载的“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等理伤手法,被统称为“正骨八法”,这便是“双反牵引”顺势复位原理早期应用的最佳佐证。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院士团队在全世界率先提出“双反牵引”及“双反牵引顺势复位”,并成功研发出双反牵引复位器,实现了骨与骨之间的牵引复位,且牵引效果优于传统人力牵引,释放手术人员,优化手术进程,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周围组织的损害、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多次组织人员到张英泽院士所在的河北三院进修学习该技术。2024年5月,市人民医院邀请张英泽院士及团队进行理论授课、手术演示、技术推广。在骨科主任苑芳昌带领下,积极学习推广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踝关节Pilon骨折、股骨髁上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手术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截止目前,市人民医院应用该技术治疗复杂骨折130余例。
在此基础上,市人民医院扩大了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的使用范围。既往四肢陈旧性骨折、粉碎骨折、多段骨折等复杂骨折难以做到精准闭合复位,往往需要扩大切口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目前,借助顺势双反牵引复位技术在微创小切口下多数可完成复杂骨折的复位、固定。该技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为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技术的扩大应用得到了张英泽院士的高度评价,并提出建议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发文介绍经验、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