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实验学校
2022级1班 孙镇晓
指导老师 郑舒
“你来了。你相信双瞳人苏玉吗?你会毫不怀疑地相信我所告诉你的一切吗?”
李秋沅儿童幻想小说《天目》,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并没有产生多大兴趣,反而很不看好这本书。可当我翻开这部书,进入其中时,我惊奇地发现这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
该书以天目盏为中心虚构了苏玉、黄韵秋、林海涛、青河等一群热爱宋天目盏的人,他们对用古法制作天目盏的追求甚至胜过了生命。
“天目盏”,是一种以铁釉烧制的黑釉茶盏,使用始于唐,盛行于宋。“根据目前发现的实物,天目窑最早的窑口起始不晚于北宋,到了南宋和元初达到顶峰。”天目古窑复原研究团队负责人王慕刚告诉记者。宋代是文人雅士最为活跃的时代,盛行“斗茶”之风,喜爱在聚会时攀比谁收藏的茶和茶器更有品位。宋代学者蔡襄在《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作为最适合斗茶的器皿,从此,黑釉“天目盏”就流行起来。
当他们知道想要让世间太平,就要烧制没有任何人见过的紫微天目时,在特殊时期,他们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紫微天目的烧制中,倾其一生直到死亡。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义勇精神和对理想、正义与美执着追求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上古时期,人间的颛顼与帝俊后裔南月异人族少昊曾相互信赖。少昊送给颛顼的一件信物,就是先祖帝俊所制的紫微天目,其中有天地,窥得见日月星辰运行的奥秘,看得清人间帝王朝代更迭的规律,拥有唤醒冥界,超越生死的力量。这是属于天界的神器。
可是,颛顼为了一己私欲毁掉了紫微天目,并绝地通天,使得在人间的南月异人族四分五裂、大规模迁徙,并彻底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只被当作神话封存在《山海经》中:“南月异人族,为日月之子,帝俊后裔,散居四野,隐居避世。”南月人是月亮的孩子,有着白皙的皮肤和与我们不一样的瞳色,他们是火与土的主人。
作者意图借由宋末崖山之役、士民精神、宋瓷建盏等历史文化元素,以历史史实和奇幻想象为两翼,讲述为人们所遗忘的中国故事,演绎着中国精神。使得中国文化以童书的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让新一代中国少年对中国古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带有奇幻色彩的异人族南月白民勇士,通过青河、林海涛、黄韵秋、苏玉、福叔、金杏、林文凯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一代代中华儿女在同一种强大的文化血脉和“中国精神”的影响下前赴后继为追求美与正义的化身——“紫微天目”奋不顾身的过程。当林文凯从台湾来到大陆,拿着父亲林海涛留下的曜变天目碎盏终于找到金杏手中的碎盏合二为一时,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书中描写的苏玉、林海涛、黄韵秋虽曾执着于复苏紫微天目,但也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动摇,其中有特定历史环境的原因,也导因于人性自身的弱点。但这些书写无损于人物形象的高洁,反而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可信度,更体现了作家对历史与人性复杂性的认知和对人性的宽厚理解。
当该书结尾时,紫微天目并未出世,这一份责任并不仅仅需要金杏与林海涛承担起紫微天目的复苏,更需要我们新一代青年共同承担对中国古文化的复兴。
“我们这一代人,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愿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一代代……做好他们该做的,承担他们应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