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区实验中学
七年级六班 宋裔王籽
指导老师 杨钰
草木风物烟火气,人间不过汪曾祺。
——题记
汪曾祺的字里没有什么华丽辞藻,缓缓读来,仿佛在与一位慈眉善目的睿智老者一起观察葡萄树一年中的细微变化,一起看着糖炒栗子出锅,一起引经据典考究韭菜花……心底泛出温润的余韵。
《人间草木》中的葡萄、梨、石榴、桃、地瓜、胡萝卜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果蔬,而汪曾祺只是用别样的方式将这些常见的东西融入到文字中,记录着生活,让人在平凡中感受生活的质朴。他说,“葡萄和爬山虎,长得是很像。”“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联大的女同学吃萝卜成风……她们一边谈着克列斯丁娜·罗塞蒂的诗、布朗底的小说,一边咯吱咯吱地咬萝卜。”“铺了稻草,喧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觉。”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何等巧妙的构思,让人脑海中浮现出鲜活的画面感。
读汪曾祺的文字,颇觉得好玩,字里行间都是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很接地气。
汪曾祺在《夏天》中写道:“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这种语言幽默风趣却生动形象,让我会心一笑的同时又深刻体会到文字的魅力。
汪曾祺还善用方言。“火把梨味道远不如宝珠梨,但如果走长路,嚼上两个,是很能‘杀渴’的”。方言“杀渴”两字,简直是以最快的方式见当地的风物。
在昆明生活久,“昆明的雨”也成了汪曾祺记忆里深刻的、思念的种子。他说,“昆明的雨季是明亮、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近于夸张的旺盛。”是有多可爱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吃”是汪曾祺文章中的精华。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他喜欢逛菜市场,也喜欢自己做饭炒菜,还曾自创一道“油条包肉”。后来,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医生不允许他吃硬东西,“幸好有世界第一的豆腐,我还能鼓捣出一桌豆腐席来,不怕!”
他的笔下,不论是鸡鸭鱼肉,还是野菜豆腐,每种做法都很独特,寥寥几笔,便能让人感受到美食的诱惑,让人忍不住想尝尝!
“阿蟹凶狠,配上横步的走姿稍有滑稽。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他写螃蟹的做法很细致、很精炼、很讲究。
汪曾祺不仅仅是在给我们介绍美食,更是用自己的生活积累给我们写了一份“融入感情的食谱”,让我们能想象到,也能吃得到。美食的味道,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味道。
“你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汪曾祺身上有一种可贵的品质,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对生活怀揣着一种热望,总能从不起眼的小物小事中找到自在的小幸福,把自己的人生过得饶有情趣,这便是我们都想得到的生活智慧。我们阅读他,其实也是在阅读自己的生活。
一抹糅杂了草木香气的阳光轻吻着《人间草木》的书扉,在文字间徘徊……
清欢有味,最是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