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第三中学
九年级十四班 潘虹宇
指导老师 孙瑛
“生命以痛吻我,却要我报之以歌。”大部分人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苦难,或穿梭于各种交际当中,或为成绩工作发愁,或与病魔作斗争……但仍有许多人面临苦难不屈不折,在苦难中找寻自己,歌颂生命之美好!
初识史铁生是在小学课文《那个星期天》中。初读课文,我就透过书本看到“小男孩”的活泼贪玩,也了解到他母亲的忙碌和对“小男孩”细腻的爱。当时的我就在想母亲还有没有再带“小男孩”出去玩呢。而在初中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我找寻到了答案——母亲再也没有带“小男孩”出去玩了。我怎么也想不到那样阳光开朗的“小男孩”长大之后竟双腿残疾,再也无法行走。母亲为了让他高兴起来,一次又一次向他提议,与他一起去公园走走。但在他答应之后,母亲却突然因疾病而去世,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一起出去游玩。我深感遗憾。
于是,我怀着深重的心情翻开《我与地坛》,我想看看这个被苦难推到绝境处的人是怎样直面不公。想象中对上天不满的控诉没有出现,所代替的却是对于生命的思考和面对苦难的乐观心态。命运从未偏袒过他,在意气风发的年纪却双腿瘫痪,在菊花满山灿烂之时却无缘与母亲共同观赏……苦难一次又一次降临在他身上,但他没有放弃。在地坛,他孤独又灿烂地走出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那个地坛,就像是他感到迷茫时的一个精神寄托。他在那里静坐,在那里感受生命。他强烈的心境变化也是发生在地坛中,他在那里沉思,去窥探、审视自己的灵魂。正是这种思考,让他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书中最令我震撼的句子,应是“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下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我们如何去填充它的宽度和深度。夕阳的落幕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形式的开始。当太阳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它又会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循环不息的过程,正是生命的本质所在。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时,应记住,既是夕阳缓缓落下,也是旭日在另一方冉冉升起。
面对苦难,史铁生是这样说的:“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史铁生这种乐观积极的精神让我想起了另一位身残志坚的人:霍金。在他风华正茂时,却只能摇动三根手指,陪伴他不动身影的只有他智慧的头脑。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因此停下探索宇宙的步伐,反而成为探索引力和黑洞属性的第一领导者。他凭借不屈的意志,创造了奇迹,向世界证明残疾并非成功的阻碍。无数像史铁生和霍金这样的人物,用他们自身给出我们面对苦难最好的人生态度。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无论是身处低谷还是漫漫追梦路,我们都要“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我们应学会在苦难中成长,不屈服于命运,去探求生命的美好,奏响生命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