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非遗商品消费者达到2.49亿人次
近半是因为情绪价值

  在数字化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正迎来传承与创新的新时代。作为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魅力吸引了大批受众,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目前,国内有非遗相关企业近14万家,2023年淘宝天猫平台的非遗商品成交额突破千亿元,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非遗话题也拥有超级流量。

非遗商品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
95后和00后成传承生力军
  当前,电商平台上的非遗商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数据显示,2023年在淘宝天猫平台购买过非遗相关产品的消费者达到2.49亿人次,同比增长11.7%。非遗相关产品人均消费额从349元(2022年)上升到430元(2023年)。
  数据显示,淘宝手艺人女性居多,占半数以上,多于男性6%;手艺人呈现年轻化趋势,四成非遗手艺人是90后;学历偏高,大学本科以上淘宝非遗手艺人和店主占六成以上。
  非遗传承的年轻化趋势,促进了非遗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非遗产品的热销,不仅反映了年轻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也体现了非遗在电商平台的巨大潜力。
  95后和00后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力军,他们在抖音上活跃地传播非遗产品。截至目前,抖音上共有1428名非遗传承人,其中30岁以下的传承人有199人,同比增长72%。
  抖音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379万网友在抖音分享非遗体验,漆扇、簪花、马面裙打卡视频增速居高,实现了318倍、55倍、15倍的增长。购买非遗团购商品的用户数同比增长了328%。其中,90后下单量最多,00后下单量增速最快,同比增长了338%。

平均每天逾5万场非遗直播 每分钟就有一人搜索“非遗”
  数据显示,2024年抖音平台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的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了36%。国家级濒危非遗相关视频数量也攀升了33%,分享量同比增长40%。
  年轻传承人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方式,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年轻传承人的崛起,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更在于他们为非遗传承带来了全新的传播形式,创作者们以特效视频、探访复刻、街头摆摊宣传解说等多种形式展示非遗,使得濒危、小众非遗被更多人看到。
  此外,短视频和直播的应用也为非遗传播开辟了新路径。过去一年,抖音上平均每天有5.3万场非遗直播,平均每分钟就有37场非遗内容开播,场均观看人数为3534人。古筝、黄梅戏、越剧等演艺类非遗项目通过直播获得打赏收入,非遗主播人数年增长25.63%。这不仅为非遗传承人带来了经济上的支持,也说明了市场对非遗产品的巨大需求。
  在小红书,2024年有超过50万网友发布了与非遗相关的内容,非遗与手工、时尚、户外旅游等内容领域融合紧密,活字印刷、大漆、剪纸、皮影等传统手艺结合City Walk、新中式穿搭等潮流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生活趋势。据小红书2024年1月数据显示,每一秒就有1个人搜索“非遗”,每一分钟就有3篇非遗相关内容产生。
  非遗相关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40%,超过1100万位非遗万粉创作者在快手传承非遗,快手非遗深度兴趣用户数量也在2023年12月超过9500万。

非遗跨界破圈传播 年轻人更愿为情绪价值埋单
  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推广,使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得到增强,他们开始更加认同和热爱非遗。同时,新媒体平台也为非遗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更为迅捷、便利的渠道,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新媒体平台感受到非遗的魅力。根据微博数据显示,2024年微博各年龄段非遗兴趣用户中,95后/00后偏好程度(TGI)更高。
  从兴趣人群地域分布特征看,四线城市TGl最高,其次为一线城市。对于四线城市用户来说,非遗往往就在身边,所以他们对非遗有着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一线城市的用户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他们愿意为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非遗产品支付溢价,从而推动他们对非遗的关注。
  非遗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文化圈子。2024年,更多的非遗兴趣用户来源于非传统领域——微博非遗兴趣人群兴趣领域中,游戏、虚拟现实、动漫兴趣TGI均高于100,越来越多的非传统领域用户开始成为非遗兴趣用户。
  非遗的破圈传播为这种古老的文化形式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调研显示,为情绪埋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成为年轻人文化消费升级的主要原因,这也从更深的层面解释了非遗为何会破圈。数据显示,以旅游、逛博物馆、购买产品、看表演和制作体验为代表的传统非遗体验形式中95后/ 0 0后用户占比61%,TGI只有87;而以非遗+科技、非遗+游戏、非遗+动漫为代表的跨界体验形式中,95后/00后占比88%,TGl达到125。跨界已经成为非遗拓展年轻用户的首选方式,其中,成都漆器、蜀锦、大理扎染、福建鲁花和苗族银饰成为2024年微博用户互动量最高的5种非遗项目。

乡村非遗话题阅读量过亿 激发村庄活力 促进文旅发展
  非遗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潜在的经济资源。它能够吸引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兴起。同时,非遗的保护和传播还能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激发村庄活力。
  一些非遗项目在网络上的热度,带动了所在城市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例如,龙舟、簪花、三月三、英歌舞等相关非遗视频在抖音上的热度翻倍,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佛山、泉州、南宁、潮汕等地打卡,带动了当地酒旅发展,佛山、南宁、潮汕等地的酒旅订单量大幅增长,分别为131%、146%和45%。
  贵州白岩村凭借苗绣、铜鼓舞、芦笙制作、蜡染等成为2024年微博互动量最高的非遗相关村庄。此外,河北南峪村、云南永胜村、四川桃坪村、安徽瞻淇村、云南新华村的相关内容都获得了大量用户的互动和关注。
(新快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1 版:微视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近半是因为情绪价值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