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欣
(上接1月24日15版)
许瀚在《与秀水高伯平书》中记述:“逾岁,闻寇(对捻军蔑称)氛仍未靖,久住他人屋非计也,少山(即丁艮善)为择地伐龙湫木,自构屋一所居焉。屋虽卑狭,地实高放,隐几可以看山,伏枕可以望海。未几,春暖,山草、山花、山蔬并生,色可观,香可闻,味美可茹。居而安之,不思归矣……”
时年春三月,正是磴山桃花、梨花及各色山花盛开时节,许瀚登高观赏磴山秀美景色,竹青松绿间姹紫千红,微风扑面,花香伴松林气息,怡心舒畅,延望东边孤起于海岸不远的磴山余脉凤凰山,心绪起伏波澜,遥想当年杨继盛宿住山下王家店时的际遇,与此时自己的处境何曾相似!纵有千般报国志,半生飘零落荒野;幸得知遇扶危困,滴水亦慰疲惫心!遂挥毫书成杨继盛诗,抒志心境。
在碑廊最显眼处有一竖幅,是许瀚弟子吴重熹(字仲饴,山东无棣县人,历任河南陈州知州、直隶布政使、驻沪电办大臣、江西巡抚、河南巡抚、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袁世凯的恩师)《谒印林师墓》赞语诗句:“山海蔚灵秀,葱郁钟大儒。”把许瀚一生的学术成就,做了言简意赅的总结概括。
在京城之时,曾官至内阁学士的吴式芬倾慕于许瀚的渊博学识,邀许瀚为自己所著《捃古录》校勘注释,许瀚晚年更抱病赴其家海丰县(今无棣县)亲校《捃古录金文》和《金石汇目分编》,与吴家结下了深厚情谊,并引为挚友,更有吴式芬次子吴重憙(1838-1918,字仲饴)尊拜许瀚为师。
同治六年(1867)六月二十八日,病患多年仍勤为他人校书不辍的许瀚,在家抑郁而终,年七十岁。因住家多载,音信阻隔,友人多与失联,不知其所终。
同治十一年(1872)春三月,曾任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吴重憙,亲赴日照,寻访恩师步履故迹,拜谒许瀚大河坞故里,亲赴磴山左侧杏黄山下的许家茔林叩恩师墓,并赋五古长诗:“山海蔚灵秀,葱郁钟大儒。……师友宜如云,迥与世俗殊。父书与祖砚,何日能忘诸。易簀六寒暑,丙舍方始趋。略抒释菜心,跪拜荐春蔬。执手相向哭(少山同往)。此痛谁能如。桑梓诸父老,见我同欷歔……”追述了许、吴两家的交谊始末,并简墨回顾了许瀚一生的校勘著述成就。此行还面见日照时任知县傅淦(安徽泗州人),议请恩师入祀乡贤祠。早在行前去日照时,亦曾诗云:“路指白云隈,羊肠往复回。雾吞山影去,笠送雨声来。夜宿安茅藨,晨炊煮芋魁。三年惭筑室,乡校请追陪”。(吴重憙《石莲閣诗》卷三《石桥早发》),诗下自注:“此次赴日照,为许先生入祀乡贤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