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风传花信,草木蔓发。在这个初春万物复苏、生命勃发的季节,“锦绣五莲百米长卷暨郑元吉中国画作品展”在日照市美术馆开展。在展厅里仰视郑元吉先生历时十年创作完成的长100.8米、高2.2米的巨幅山水长卷时,恍惚间如同行走在五莲的山水乡野之中;从祥光照拂的《云梦金莲》画面上,我感受到了禅意蔓延,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在《暖风吹开满园红》面前,我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嗅到了醉人的芬芳。
郑元吉是土生土长的五莲人。从小,他就生活在大山里,对人间仙境般的莲山秀水,怀有深情厚意,他热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多少年来,一有时间,他就到大山深处写生揣摩,积累了很多创作素材,创作起来得心应手。特别是退休以来,创作了大量赞美和歌颂五莲的山水画作。为了创作《锦绣五莲》百米长卷,他走遍了五莲山、九仙山、大青山、七连山、马耳山……完成写生稿件413幅,前后历时十年创作完成了长100.8米、高2.2米的山水长卷。为突出主题,与县委、县政府所提出的建设“锦绣五莲”的发展目标相融合,他又利用两年时间进行了修改、完善、润色,最终从“印象五莲”成功蝶变而成《锦绣五莲》百米长卷。
郑元吉说:写山画水不仅仅是用色彩、笔墨和形态来表达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通过手中的画笔来抒发我的情感,表达我的所思所想,更是用我的真诚与生我养我的这方水土进行的心灵上的交流与通达。
心中有情,落笔皆美。画展上的每一幅作品无不体现着他对家乡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古诗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探究郑元吉先生的艺术之路,感慨他能在艺术上取得今天的成就,绝非偶然。他从小就潜心研习书法、后又痴迷国画,书画双修的他在不惑之年又积极向全国书画名师求教。学习期间,他凭着刻苦努力和勤奋好学,尤其是对创作的激情和悟性,使他学有所成,并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越来越深厚。
艺术修为,贵在坚持。多年来,郑元吉无论工作多忙、生活多苦、环境多差,始终保持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从未停下手中的笔。俗话说“功到自然成!”他对自己钟爱的艺术,付出比寻常人多百倍的心血和努力,终于创作出众多精彩、令人赞不绝口的国画艺术作品。《晓露》在2011年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晨露》入选第三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国画书法作品展;《朝露》入选“中国当代花鸟画作品展”;《新雨后》入选“八荒通神”哈尔滨全国中国画作品双年展;《春山物语》入选首届“公望富春”全国中国山水画作品展;《莲山春语》入选“翰墨新象”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幽谷飘香》入选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清辉》入选“中国陶都 陶醉中国”吴冠中艺术馆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龙潭秋韵》入选首届“八大山人”全国山水画作品展;《雨林晓妆》入选2015“古蜀文脉 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青绿草原岸上歌》入选“吉祥草原 丹青鹿城”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雨林印象》入选“丹青扬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花鸟画)作品展。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我与郑元吉相识多年,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性格温和、与人为善的谦谦君子,从他的作品中,也能读出他借用美学构图和五色墨香,寄托着他的道德情操与人格修养。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视觉、个性、风格,所呈现的意境和给人的感受也各有不同。徜徉在他的国画展厅里,看山峰秀丽,水流平缓,听渔舟摇荡,花鸟放歌,无不体现出闲适、恬淡的意境,给观者以心灵上的抚慰,舒适和轻松自在之感。他以写意的笔法描绘了奇峰林立、古木参天、云海翻涌、飞瀑直泻的壮观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美妙。他以浓墨重彩渲染由远而近的山川意境,有的作品却又完全以水墨表现,无半点彩色,带有自然写生之韵,没有任何雕琢痕迹。清新、自然,把人心引入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在创作过程中,他在技法上注重“落笔沉稳,以意驭笔”,充分运用明暗、动静、远近、冷暖、疏密等多方面的对比来展现景物特点。画作往往“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在单纯中求得变化,烘托出含蓄而丰富的山水气象,花鸟大观。同时,通过构图、留白、笔墨点染,巧妙地将画作的意韵表现在尺寸之间,营造出画面的空灵之美。
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在创作写意画时,特别讲究诗、书、画、印为一体。集艺术大成的郑元吉在创作中也始终秉承了这一优良传统。细品他的每一幅画作,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书、画、印的综合性画面,给观者带来多重审美体验。
正可谓:心中有爱,落笔万物皆有情。惟有痴情,郑元吉笔下才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山川美景,惟有痴情,才能使他笔下四季花香,花开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