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全吉
《文韵墨影》,这本由赵连玉为怀念其父赵启升精心编纂的家庭档案辑,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在岁月的长河中,串联起往昔的人与事,承载着数代人的情感、奋斗与梦想。
春风化雨五十载
“春风育桃李”篇章无疑是对赵启升教育生涯浓墨重彩的礼赞。五十载的从教之路,从异乡到故土,那三尺讲台见证了他的坚守与付出。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雕琢每一颗求知之心,用爱与责任为他们铺就成长之路。他不仅以知识育人,更以多才多艺的个人魅力感染着身边的人。备课节录如同一帧帧历史剪影,展现其深夜伏案、精心雕琢教案的身影,让我们对这位教育先驱肃然起敬;回忆照片定格师生间的温暖瞬间,那些青涩的脸庞与先生欣慰的笑容,诉说着教育的真谛。
亲邻赞誉的贤达风范
“椿萱高堂笑”展开的是一部饱含血与泪、爱与暖的家庭史诗。四十年风雨同舟,赵启升夫妇携手走过时代的坎坷,在物质匮乏、生活艰辛的岁月,用勤劳的双手与坚韧的脊梁,为五个子女撑起一片天。从呱呱坠地到成家立业,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他们共同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尝尽了那一代人所特有的艰辛。这份相濡以沫的深情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令人动容。这一章节中的生活旧照,泛黄却炽热,记录着孩子成长的足迹,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在生活中充满烟火气的长者。他是亲友的依靠、邻里的楷模,这些日常琐碎勾勒出一位心怀大爱的民间贤达模样。
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叔伯间的书信、入团申请书手稿、学习笔记与工作总结,这些原始资料构建起一条跨越时空的情感索道。书信中的家常琐事、兄弟情谊,手稿笔记里的青春思索、成长感悟,皆是时代洪流中个体心声的真切回响。
“流逝的经年”章节是全书情感最炽热的沸点。赵启升的片段回忆如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子女们逐一拾起,大女儿赵连珍、二女儿赵连臻、三女儿赵连翠、儿子赵连玉、小女儿赵连洁各自书写的回忆文章,笔触饱含眷恋与感恩,从儿时宠溺到成长教诲,父亲的身影贯穿生命始终。外甥、孙子等晚辈的回忆文则如新生枝丫对根的仰望,延续着家族情感传承……这一切交织成一张温暖的情感大网,兜住家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对家族长辈的缅怀和纪念,更是对家族亲情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家族文化的接力火炬
“书画作品选”无疑是这本集子的一大亮点。目睹图片,我才知道浮来山风景区华人寻根馆门侧题写的“一山一树一条根,一书一字一巢人”和福寿文化阁“福禄寿喜”中的396个篆字,以及禄、喜两个榜书大字,还有定林寺门前清泉峡处的“清峡涧流”的篆书,均出自赵启升之手。赵启升的书画自序和大量各形态的书画艺术作品图片,不仅是他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更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子女的书画”则展示了家族文化传承的成果。一门四位省书法协会会员的成就,是《文韵墨影》奏响的激昂之声。这是家族精神——对美追求、对文化坚守的接力传承,象征着家族文化大树枝繁叶茂、生生不已。
家族血脉的溯源密码
“谱志与碑文”承载着绪密赵氏一族的来龙去脉,宛如一部家族史诗的索引。绪密赵氏谱志仿若岁月的年轮,精准刻录着家族繁衍、分支迁徙的轨迹;碑文中那些或古朴、或苍劲的字迹,镌刻着先人的荣耀功绩、家训家规,让后世子孙得以寻根问祖。《绪密赵氏谱志》是绪密赵氏家族文化传承的基石,它以严谨的体例和详实的记载,系统地梳理了赵氏家族的源流、世系脉络,为后人了解家族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家族的血脉延续,更在于传承家族的文化精神,让子孙后代铭记自己的根之所在。
历史遗珍的知识富矿
阅读“古籍善本录”,仿若置身尘封的知识宝库。名家碑拓宛如历史的拓片,复刻下岁月侵蚀却难掩风华的古韵;会试文章则是科举时代莘莘学子逐梦的呐喊,字里行间透着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执着。赵氏先览存古籍善本及手抄本,是家族书香门第的最好注脚。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是家族历史的实物见证,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文化生活,为研究家族历史提供了更加详实的资料。
赵连玉的藏品,为家族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这些藏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时代文化的见证。这不仅是个人收藏爱好的体现,更是对家族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积极推动。
《文韵墨影》集十六篇章,以丰富多元的素材、细腻入微的笔触,全方位还原赵启升一生,它是家族档案,更是一部人生教科书,也是一部家族的文化史和精神史。它让我们明白,一个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同时,它也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守信念,追求卓越,为家族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