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鲁晓凡 通讯员 陈梦秋
焊接,是制造业生产制造环节中一项重要的加工技术。
在许多人眼中,焊接曾经总与刺目的弧光、飞溅的金属、呛人的烟尘为伴,而近年来,焊接技术正在迈入以焊接机器人和智能焊接系统应用为代表的新阶段。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日照高新区的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只见技术人员正在对新研制的3D视觉焊接机器人进行调试,调试完成再经严格质量检验后,它们就会被发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常规的机器人示教每换一个工件都要重新进行编程,再生成新的轨迹,过程繁琐复杂。对此,海大机器人自主研发了智能焊接软件系统,通过传感器扫描工件,实时生成3D云图,并在云图上提取识别焊缝信息,用于规划机器人运动路径,实现智能焊接。
“3D视觉传感器的应用为机器人装上了‘眼睛’,智能焊接软件的研发为机器人扩容了‘大脑’,‘眼’‘脑’配合的机器人焊接系统在部分场景下已经可实现自动化焊接。”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杨纪富说。
成立于2004年的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制造企业定制高端化的智能生产装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火车厢机器人自动清车装备、机器人自动焊接装备、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工业自动化装备,20余年间,海大机器人立足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深度融入全市工业发展,分别与日照港、兴业汽配、七星汽配、金马集团、五征集团等企业合作,提供了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了全市产业链融通、数字化转型。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由海大机器人自主研发的火车厢翻车机机器人自动清车装备,清洗一节载重70吨的煤炭车厢不超过25秒,清扫后每节火车厢的存留货物重量相比人工手动清洗显著减少,清洗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与此同时,针对严寒条件下铁路运输车辆粘煤、冻煤清车难的现状,海大机器人推出火车厢龙门机器人自动清车装备,配置智能、高效的冻煤破碎系统,在确保冻煤破碎的同时,不损坏车厢结构,实现车辆粘煤、冻煤的自动破碎、清扫、回收。
高质量科技供给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础,海大机器人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接连建设大型结构件机器人焊接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特种工业机器人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研发平台,技术人员占比员工总人数的45%以上,每年技术研发投入占比销售收入的10%以上,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将继续专注于智能制造应用创新研究与实践,在细分领域里重点突破,在发展规模、质态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助力工业制造迈向‘智’高点。”山东海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洪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