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事变后,万毅等人率新第一一一师离开驻防地甲子山区,开赴抗日根据地整训。这时,顽固分子、第一一一师第三三一旅旅长孙焕彩重组国民党第一一一师,并联合地方顽军朱信斋、李延修部共2000余人,乘八路军部队尚未赶到甲子山区之际,于1942年8月9日至13日占领了甲子山区。
甲子山区,位于日(照)、莒(南)边界,方圆几十里,大小山头近百个。其山势险峻,怪石林立,山顶两峰,耸立如角,故名角子山。因方言“角”与“甲”近音,后演化为甲子山。甲子山山势呈东西走向,距中共山东分局、日照县委驻地均十五六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了除掉这股顽军,夺回甲子山区,8月14日至19日,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政委员会调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五团、第六团及第四团一部,滨海军分区独立团及抗大一分校等部,发起甲子山反顽战役。
14日,战斗一打响,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从50多公里路以外,冒着滂沱大雨赶到指定地点,马上投入战斗,并一鼓作气攻占了上涧、草岭前两个村庄,歼朱信斋部一个连。次日拂晓,该团利用浓雾隐蔽接近顽军,乘势突破了三皇山和陡山河等一线高地,站住了阵脚。与此同时,山东军区第二旅第六团等部迅速抢占了黄墩的蒲汪、滩井,打开了进攻甲子山的门户。
17日夜,讨顽部队分别从西、北两面开始向甲子山发起攻击。一夜,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从正面攻占诸高地,尔后,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等部向东扩大战果,与敌反复冲杀,最后攻占了甲子山主峰——南垛和北垛。
18日,顽军分路向北逃窜。19日8时,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六团等部追击到泰石公路边沿的高山头附近,与孙焕彩部的两个营激战两小时,歼敌大部,余敌窜回泰石公路以北,战役遂告结束,胜利收复甲子山区。此役毙、伤顽军500余人,俘650余人,缴轻机枪5挺、平射炮1门以及军事物资一宗。战后,山东军区第二旅第六团留在甲子山区开辟根据地。
9月,为加强甲子山区反顽斗争的领导,中共滨海地委决定将中共日照县委改为中心县委,李仲林任书记,范梅圃任副书记,滨海专署副专员崔介兼任县长,赵明德任组织部长,辛玮任宣传部长。日照中心县委同时指导莒中县的工作。
10月初,日军集中兵力向滨海地区大“扫荡”。滨海区军民均处在紧张的反“扫荡”、反“蚕食”之际,顽军孙焕彩又重整残部,纠集朱信斋、李延修等土顽共4000余人,于8日向南越过泰石公路再次向甲子山区进犯,企图重占甲子山区。根据来敌情况,八路军立即组织抗击。甲子山第二次反顽战役打响。
11日,顽军以钳形攻势进袭甲子山区。在战斗最紧张激烈的关键时刻,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四团三营赶来增援。14日晚,该营会同山东军区第二旅第六团等部开始向甲子山西南侧的薛庆、草岭前发起攻击。当夜,接山东军区电令:“因日军‘扫荡’滨海,我军为避免两面作战,讨顽战役即日停止。并调教导第二旅第四团三营南返海陵,执行反‘扫荡’任务”。
反顽部队撤出后,敌顽自蒲汪进犯李家官庄,并由正北甲子山实施进攻。第二次甲子山反顽战役结束,此役历经8天,共与顽军战斗20余次,毙、伤顽军500余人。
孙焕彩部侵占甲子山区石场、址坊、刘家东山一带后,日夜抢修工事,抓兵筹粮扩充实力,勾结日伪军“蚕食”抗日根据地。为了铲除这一障碍,解救甲子山区人民,在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罗荣桓的建议下,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政委员会决定坚决消灭这股顽军,以优势兵力收复甲子山区。
12月16日下午,山东分局、山东军政委员会召开了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作战会议。17日,寒冬的夜晚,队伍沿着山间小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着。经过几个小时的急行军,部队到达了指定位置,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晚10时,一串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激烈的枪声撕破了山区的沉寂,战斗打响了。中央纵队教导第二旅第六团以勇猛的动作,攻占旋子口。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五团迅速攻占了三皇山。教导第五旅攻占石场顽军碉堡,随后击溃其多次反扑,毙、伤顽军300余人,反顽部队亦伤亡100余人。教导第二旅第六团攻击址坊数次未克;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五团攻占朱芦河以西部分碉堡,歼顽军200余人。
18日晚,部队按部署展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新第一一一师打了信号弹后,西线部队占领了址坊,但东线却临时出现问题,被向导带错了路,不是北上石场而是南下到了朱芦。待发现这一错误,天已经亮了,再返过去攻石场,要经过孙焕彩的刘家东山阵地。陈光命令强攻刘家东山。敌人凭借石条修筑的坚固碉堡,用密集的火力进行顽抗。随后,教导第五旅重点进攻刘家东山,屡次爆破未成;教导第二旅第六团攻击址坊数次未克;第一一五师特务营及山东军区第二旅第五团一部则攻占了茅墩,摧毁其全部碉堡,并歼敌一部。
19日黄昏,巨峰、前崖下、后崖下、薄家口、北山头等地的顽军向刘家东山、址坊溃退,被新第一一一师主力及抗大一分校歼灭200余人。
经3昼夜战斗,反顽部队终于控制了甲子山主要阵地,顽军被迫向中心区退缩,集中固守要点,企图顽抗待援。顽军从23日至25日先后以100—300人的兵力反扑3次,破坏反顽部队坑道作业,均被击溃,并俘其210余人。26日,顽军张里元部800余人由泰石公路以北南援,教导第五旅主力迅速进占黄墩及其西南高地。张里元闻讯当即缩回路北。29日,孙焕彩率其师直属队及第三三一旅,由址坊、石场、刘家东山向德靖山方向突围,当即遭到反顽部队截击,并尾追至泰石公路附近,该部已溃不成军,三五成群窜入路北。追击中,共俘敌400余人。
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经过14天激战,共毙、伤顽军1000余名,俘其第三三一旅参谋主任任家麟以下1137人;缴获步枪485支,短枪18支,轻重机枪22挺,迫击炮3门,战马30匹及军用物资一部。八路军伤亡648人。甲子山区全部被收复。
在甲子山反顽战役中,日照、莒中、莒南等县组织了数千民兵支前参战,顺利完成了运送弹药粮草、抢救伤员、押运俘虏等任务。有的民兵还参加了工程作业和监视封锁敌人。在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中,莒中县县委书记杨维屏带领县大队和区中队200余人在中楼区黑涧一带,阻击甲子山区逃散之敌。莒中县政府秘书刘子玉带领县大队、区中队300余人担负后勤保障任务。因保障有力,作战勇敢,参战人员和县委、县政府受到第一一五师首长表扬。甲子山反顽战役胜利后,为开辟新区的工作,滨海专署决定,将甲子山前莒南县的几十个村庄划归日照县,建立了址坊和薛庆两区。
(摘选自《追忆峥嵘岁月——日照革命战役战斗事件选集》 全媒体记者 田文佼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