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和情感,它们不仅是自然的奇迹,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从幼儿园的树荫到家乡的老树,古树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变迁。今年3月,随着《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施行,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用法律来保护古树的国家。到底什么样的树木可以被称为古树名木?你知道我国年龄最大的古树有多少岁吗?在央视近期播出的《开讲啦》节目中,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与树木打交道40余载、为古树治病20多年的“古树医生”丛日晨登上舞台,讲述千百年来中国人与树木相亲相爱的故事。
给古树测龄还靠数数?
古树名木受法律保护,那么其他树木是不是就可以任人砍伐了?不,每一棵树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只是因为树龄大小处罚的程度不同。
古树指的是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且不包括人工培育、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违法砍伐古树是会受到刑事处罚的,在相关案件中,“树龄100年”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丛日晨告诉大家,准确测定树龄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众多测定方法中,数年轮是最“靠谱”的方式,因为年轮一年长一圈,永远不会“骗人”。而对于那些极其珍贵的,譬如约5000岁的古树,该怎么算?丛日晨介绍,用生长锥提取树芯数年轮不可行,这会伤害古树。所以更合适的办法是结合古树胸径数据,以及考证历史文献来推算大概的树龄。比如在古代,帝王建陵都会栽种古树且有文字记载,这些都是时间最好的“证据”。
中国还有5棵5000多岁“超级古树”
你知道吗?在我们国家,有5棵5000多年的古树,它们全部位于陕西,其中最有名的一棵树叫“轩辕柏”,也叫“黄帝手植柏”,据说是轩辕黄帝亲手所植。1982年,一群来自英国的林业专家在黄帝陵附近发现了世界最大古柏群和世界最高龄柏树,从此,这株柏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它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一个象征。
自2012年开始的10年时间里,丛日晨参与到了轩辕柏的诊断及复壮方案的制定工作。专家们研究了多株古树,一起探讨、切磋轩辕柏的复壮方案,比如,他们发现柏树不需要太多的水分,所以将轩辕柏下铺盖的蓄水量大的草坪换成了火山岩。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才能看到穿越5000年仍保持勃勃生机的轩辕柏。丛日晨告诉大家,他所接触的古树,大部分都身体抱恙,所以,让古树重新焕发青春,是研究者的方向和目标。
“楷模”竟然是两棵树
古树被称为“活化石”,它们不仅是存活了千百年的生命体,更见证了历史,承载了人们的情感。
丛日晨给大家举例,汉字里“模样”“楷模”“标杆”都是“木”字旁,这并非只是巧合。比如“楷模”,正是两种树———“楷树”“模树”。
植物学家们已经认证,“楷树”就是今天的黄连木,相传孔子的学生子贡为孔子种了一棵,如今到孔庙还能找到碑刻。而“模树”仍旧存在于传说里,相传周公墓前就种植了一棵,据说“模树”的特点是它的叶片在一年四季中会有不同的颜色。从这两棵树、两个文字、两个人物、两段历史中,我们能感受到古树承载的中华文化。
我国一共有508.19万株古树,这508.19万株古树背后的故事特别多,它会触动我们作为中国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所以,再去看古树不能“到此一游”了之,要了解背后的故事,体会其中的内涵。
每个人的乡愁,串联起5000多年中华文明
你记忆里的树是什么样子?每个人的童年里一定会有那么几棵树,不论何时总能勾起儿时的点点滴滴。在围绕古树工作的20多年里,丛日晨听到过各种各样的与古树有关的故事,他印象最深的是老槐庄村村口两棵老槐树下,村民告诉他这两棵树是他们世世代代的念想。
主持人撒贝宁也讲起自己小时候的爬树经历,被爸妈揍的时候躲在树上,爸爸就拿着棍子在树下等着。老树上,藏着每一个人的回忆。
5000多年了,我们还是拿花粉没办法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到处都是过敏原。春风十里不讲理,从头到脚痒痒你。”随着气温逐渐转暖,北方多地进入花粉高峰期,最近北京圆柏花粉导致的过敏、流眼泪流鼻涕的短视频引起广泛关注。
对于这个问题,丛日晨是专家。
丛日晨表示,相关部门已经通过“洗剪吹”等不伤害古树的方式努力解决花粉问题,科研人员也在攻坚克难,比如只种植不产生花粉的雌株,可这个方法的难点在于,在柏树开花前很难分辨其雌雄。同时,像年龄上达到100年的古树,因为受到法律的
保护,我们确实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更重要的一点,我们与树木同是地球上的一员,我们无法让树木不开花传粉,也无法将它们尽数砍去,最好的方法也许是调整一下生活习惯,出门戴口罩,或者避开中午温度高花粉量大的时候出门。我们要谅解树木每年带来的1个月的“麻烦期”,毕竟我们还有11个月享受树木带来的绿色。(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