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拥抱四月话读书
  

孟凡金

(上接4月17日14版)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一辈子享受读书的乐趣,此乃人生之大幸。少年时期是读书的黄金时代,尤为关键,你读过的每一句话都会慢慢地成为滋养自己人生的一部分,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成为自己未来成功的基石。
  读书的方法有多种,如有读书不二法、波浪渐进法、比较品读法、精华提炼法等,在此仅就“读书不二法”谈点体会。该方法即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某一本书,深入思考和钻研,吃透精神,直至读完,从中汲取营养,丰富提升自己。如果边读边记,并写出小结,畅谈感受,便会事半功倍。坚持下来,习以为常,定会收获良多,我常采用的就是类似方法。
  “心到、眼到、口到”被称之为读书三到,关键在心到。读书首先要有一颗虔诚的心,被动读书或敷衍了事的心态都是不可取的。只是翻翻书本、读读“前言”、看看“后语”,这种应付心理不是读书的初衷,也是无法获取书之价值的。要明确,是我要读书而不是要我读书,只有调动起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你才能与书为友,与书对话,深入交流。
  诚然,有时掩卷而思却觉得如同镜花水月,甚至连书中的人物都模糊不清,日后却又渐渐清晰,其实,这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读书是一种习惯,不是本能。那么,书读完记不住怎么办?著名文化学者蒙曼老师的话让人通透,她强调,你不需要接受或者记住那么多东西,因为这世界上不需要也不值得把所有的东西都记住。但是你放心,如果你读书的时候,有一种心动的感觉,它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留在你的记忆中,然后重塑你这个人。不要强调我记住了或者没记住,它培养起来的是一种人生素养的积淀和审美能力的增强。就像你吃了那么多饭,你也不记得去年的今天中午你吃了什么,但是没有那顿饭,你长不成现在这个样子。
  由此可见,用灵魂触动灵魂,以真诚赢得真情,方得始终。读书的收获是长期浸润的结果,当阅读成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的时候,你便进入了高度自觉的阅读状态;当书中的故事在大脑里具像化了,你便进入了自觉阅读的境地。如,书中的人物“立”起来了,你能与他(她)交流话语,你读懂了他(她),他(她)走进了你的精神世界,产生了灵魂碰撞与共鸣,你的意识形态就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不断丰富升华。
  遇见一本好书,打开一个世界。有人说,“一本书看透人生”是有道理的。当代著名作家麦家说:“要读书但不要贪多,有这么300本书,你精读了,我觉得你人生足够。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去追求数量,追求一种知识,要去找到让你心心念念放不下的那种书,让你觉得它是活的,是你的一个亲人或者一个故人、一个朋友,我觉得最高级的阅读就是,一本书就是一个人,就是你的一个亲人住在你的内心,然后你就永远不孤独,你孤独的时候,它就出来跟你说话、跟你交流。”此乃书籍的境界与功效。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最是书香能致远,沉浸在自己的读书世界里,那是一种幸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书离不开读书,从读书人到写书人是每一位写作者的共同点。写现实离不开历史,写历史更需要读过去。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说:“过去的时光仍持续在今日的时光内部滴答作响。”意在强调现实与历史之间存在着一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切断的紧密内在关联。回望历史,审视现实,它们之间的关联在哪里?在书里,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承载着历史的长度与厚度,既静水流深又惊涛骇浪,既包容万物又博大精深,无疑,书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拥抱四月话读书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