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焦竑的日照情缘
  

管锡云
(上接4月29日14版)
  《与日照宗人》(收于清康熙版《日照县志》《焦氏澹园集》)一文,集中体现了焦竑对故乡的浓浓情感。文章首先回顾了家族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我祖武略公(焦朔)自国初以宦游留南京二百余年矣!德靖间,饥疫相仍,一门凋谢,只余吾父(飞)骑都尉一人耳。此时童稚孤立,不能远省丘墓,南北阻绝,以至于今,每一念之,未尝不流汗沾衣也。”然后将他学业有成归功于家族:“某自髫年发愤向学,岂第为世俗梯荣计?寔吾父督教甚严,不忍怠弃,欲因之稍稍树立,不愧家声耳。巍科清秩,梦想不到,一旦得之,皆我先世祖宗之积德、我父母之教督,非某一人力也。”接着,表示要在故乡置祭田供岁祀、助乡亲等事宜,还表达了在故乡归老之意:“登第以来,窃念我贤宗远在海隅,实一气而分,恨初仕薄力,未能相顾,心寔愧之。乃承我宗兄不远数千里,视我蓟门,感甚愧甚。儿辈以九月初方到,欲遣之一上先人丘垅,少展积怀,而势有不能,先令家僮代申此意。府县坊银到日,即尽数置祭田一处,所入田租以供岁祀,余,察兄弟之甚贫者,量周之。俟后有力,陆续增置为经久计,鄙意亦渐为归老之地耳。”这也应该是后来史料中经常出现的,焦竑在故乡“置祭田”的出处。
  明万历版《日照县志·序》(收于康熙、光绪版《日照县志》),首先介绍了日照来历:古无日照,有之,自宋镇、金邑始。进而又盛赞杜一岸领衔修志:古无志日照,有之自澄城杜侯始。甚哉!然后分析在日照县修志有五难:“作始之难也。县自周域青、兖,汉属琅琊。率是以还,代多转隶。其终于莒,百世不迁。今名贤轶事,罗而收之,不可;剔而分之,不能。地非专名,事疑两属,难一。负山阻海,僻在东陲;韵人胜士,游歌者鲜;山水虽胜,名不雅驯。更之者失实,循之者厌观,难二。世因人传,行以文远,而土风穆沕,人罕操觚,虽有奇节,佚而不录。以一人采百里之风谣,一时收千年之故实,难三。玉润山辉,珠含泽媚;瑰文琦韵,实为国华,而地乏韩山之石,人无幼妇之碑,难四。物曲之力,媲于人官,而海滨斥卤,簿正未登。天吴、海若之错,既难阐述;桑麻、禾秫之利,他邑所同,难五。”其实这五难,何止是分析修志之难,更是焦竑对日照县人文与自然状况的深刻分析。接着,又对修志一事予以肯定:今侯慨然冒五难而志之,非才且毅,不能也。
  《日照县重修庙学记》(收于清代康熙、光绪两版《日照县志》),首先回顾了过去日照教育凋敝的情况:“洪武初,天下甫定,即置学聚士,文太平之功,而颁经籍以造之。久之,缮治不长,日就堕坏,庳逼破露;笾豆图书,栖列无所,往往散乱不可省。为令者率急簿书其会,恬不加意,而学者因益情寙,弦诵不闻,文治愈以索莫。”然后介绍了李侯(知县)领衔重修庙学的情景:“事穷必变。有才令李侯至,下车首谒先师,愀然兴叹,谓明伦堂与庙并非制,又,启圣祠、灵星门皆卑隘弗称。于是首割俸以倡士民,鸠工饬材,撤而新之鼎建先师庙。”最后,又展望了未来:“异日余还故乡,见诗书弦歌之盈耳,婚丧宾祭之中度;入其里门,而父子相孝至于家;行其涂,而少壮代长老以负戴,然后乐学之成,而继鲁颂以咏歌侯于不忘,不亦盛哉!”(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焦竑的日照情缘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