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养老、育幼等服务扩容提质,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是消费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尽管老年人、未成年人群体的消费场景更为多元、产品和服务日渐丰富、权益保护力度有所加大,但仍有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认知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情况,侵害其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4)》显示,老年群体医疗保健消费领域的欺诈现象较为严重,同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非理性消费的问题亟待解决。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非理性消费问题多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成熟、辨别力差,同时有较大的社交娱乐需求,成为多种商业模式和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标群体,特别是未成年用户沉迷网络游戏,非理性充值的问题比较突出。
部分未成年人可以轻易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有些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有的游戏虽然要求实名注册,但程序并不严格,只需输入家长姓名或者身份证号码即可认证;有的游戏提供游客模式,不需要任何身份认证;有的游戏支持快捷登录,可通过第三方账号,如微信、微博、QQ等进行登录,从而使未成年人逃避了实名制的监管。
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未成年人购买、租赁成年人游戏账号很便利,游戏账号经营者也不会询问消费者是否成年。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报告》显示,超过两成的未成年游戏用户在触发防沉迷提示后,会采取包括使用或租借其他成年人身份信息等方式继续使用游戏。
另外,很多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账号进行充值,在退款时需要证明是未成年人自己进行的大额充值,存在举证难的问题。
儿童智能手表也存在信息安全和诱导消费问题。2024年11月,共青团中央发布的《第六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简版)》显示,新型上网设备普及迅速,未成年网民使用智能手表的比例接近一半。然而,在儿童智能手表高普及率以及功能日益手机化的背景下,行业乱象层出不穷,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儿童智能手表提供的部分服务误导未成年人,对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如某品牌儿童智能手表被曝光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某品牌儿童手表智能对话功能可以播放成人网文小说;部分儿童智能手表对第三方APP提供的信息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存在不良导向内容,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部分儿童智能手表以积分排行、功能解锁、背景更新、游戏充值等为名,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另外,很多家长反映自己没有为儿童智能手表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却被相关服务扣费。
儿童智能手表中的防沉迷功能也有待加强。虽然很多儿童智能手表设置了防沉迷功能,但这些管理措施可能被绕过或破解,一些视频平台上有部分主播向未成年人传授如何利用儿童智能手表的漏洞解除禁用模式;二手交易平台有部分卖家提供儿童智能手表的防沉迷功能破解服务。
儿童智能手表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有些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选用了低安全性的操作系统,导致手表中的APP无需用户授权就可以获得诸如位置、电话号码、麦克风、相机等许多敏感权限,极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侵害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安全。
老年群体:医疗保健消费领域欺诈现象突出
很多老年消费者积极融入数字生活,通过观看科普短视频来学习医疗保健知识。听课、打卡、答题、领红包,是当下不少老人每天的“规定动作”。然而,医疗保健这一领域却成为侵害老年消费者权益的“重灾区”。
一些医疗科普视频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常识,有助于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但部分网络平台存在大量误导大众、博取流量的伪科普视频。有的冒充医生身份或假借专家之名开设养生课程,以此来吸引流量,采取虚假宣传方式推销药品与保健品,获取佣金收入,实现流量变现。这些乱象严重误导公众,甚至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延误治疗时机,特别是医学知识匮乏和防范意识较低的老年消费者,其合法权益易受不法侵害,亟待加强治理。
报告还指出,适老保险服务供给有待加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老年消费者的金融需求与权益保护。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然而,金融领域依然存在适老保险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是投保年龄限制不利于老年消费者。年龄是投保人身险的重要门槛,很多医疗险、重疾险将大量老年消费者排除在外。比如,一般情况下,重疾险投保年龄要求在60岁以下,百万医疗险投保年龄要求在65岁以下。
二是对身体健康状况要求较高。很多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但医疗险、重疾险产品对患有此类疾病的投保人限制较多,甚至会拒保。
三是适老金融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很多养老保险产品保障内容和思路基本一致,缺乏创新,缺少个性化的养老保险设计,难以充分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生活需要。
推进重点侵权问题治理
报告提出,今年消保组织将加大“一老一小”消费维权力度,推进重点侵权问题治理。
一是加强“一老一小”消费教育工作。线上,可通过微信等载体推送医疗保健、金融消费、网络消费、儿童智能设备产品等知识;线下,持续推进消费维权进社区、进校园等消费维权宣传“五进”工作,在社区、集贸市场和老年活动室等老年人集中的区域以及科技馆、青少年宫等青少年集中的地方,大力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和维权案例,增强“一老一小”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引导其了解不良商家主要违法违规经营手法和应对方法,提升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是以提升消费体验为目标,强化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结合老年消费实际,聚焦医疗保健、养老金融等消费活动,加强消费教育和引导,促进提升老年消费者的生活品质。结合老年消费者需求,聚焦老年人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场景下的消费行为,加强对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行等服务消费的监管和监督,护航银发经济。结合老年消费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加大消费纠纷处理力度,多元化解纠纷,保障消费安全。
三是以促进理性消费为目标,加强未成年人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消费教育引导,帮助未成年消费者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认真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持续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诉源治理的积极探索,加大未成年消费者沉迷网络游戏治理力度,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对未成年人智能穿戴设备的监管与监督,严厉查处传播不良导向内容、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