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驻村第一书记携任职村的名优农副产品,让农产品走出“深闺”,让市民享受“地气”。日照市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暨农产品展销会——
全媒体记者 马秀萍 田文佼/文 特约记者 刘晶/摄
夏日的海滨,阳光如织,海风轻拂。6月28日清晨,淄博路与环翠路交会处的海曲市集早已人头攒动,百余名驻村第一书记携任职村的名优农副产品集体亮相。
6月28—29日,“党建引领促振兴公益助农庆‘七一’——日照市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暨农产品展销会”在海曲市集举办,百余名第一书记化身“带货达人”,从田间地头走上城市展台,带着泥土芬芳的农产品与城市消费者的餐桌需求完美对接,实现了“新鲜直达”的消费升级,也构建起城乡互动、共生共荣的新型关系网络。本次活动线上、线下销售总额60余万元,达成意向订单300余万元。
这场以党建为引领,“社企联建”为工作机制的展销会,不仅是一场农产品的盛宴,更是一次城乡互动、科技赋能的生动实践。这一创新模式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让农产品走出“深闺”,让市民享受“地气”,让乡村焕发活力?跟随记者脚步走进展销会,探寻乡村振兴的新密码——
新鲜直达,从“田间”到“舌尖”的24小时
28日早上8点,海曲市集早已人头攒动。市民们提着购物袋、推着小推车,在各个摊位前驻足挑选。脆甜的大蟠桃、饱满的蓝莓、醇厚的蜂蜜、手工石磨面粉……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农产品,跨越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直接呈现在市民面前。
“十块钱八根,这是黏玉米,你看看这根玉米剥皮后的品相,玉米粒多么饱满。”莒县长岭镇田家村第一书记宋佰涵带来的鲜玉米颇受顾客欢迎。“今早晨4点多从地里现掰的。”宋佰涵的话道出了展销会的核心优势——新鲜直达。通过冷链物流,农产品实现了“枝头到舌尖”的极速传递。
“我们的大姜、西红柿一上午也卖完了,为这个活动点赞!”6月28日下午4点,在黄墩镇田家沟村第一书记的展位前,工作人员崔淇茹笑意盈盈。她继续招呼着顾客,售卖小米、桃子、火龙果和葡萄。摊位前,市民们一边试吃,一边赞叹:“这比超市买的更新鲜,价格还实惠!”
这种新鲜,不仅在于时间,更在于品质。羊肚菌、艾草制品、中药代茶饮等绿色产品,因健康属性成为抢手货。“现在市民更看重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日照街道厉家顶子村第一书记杨传峰说,“我们的产品正好满足了这一点。”
“我们村的石磨面粉,用的是传统工艺结合现代除尘技术,保留麦香又保证卫生!”莒县陵阳街道小官河口村第一书记张爱华捧着面粉向市民讲解。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农产品品质,更赋予传统农业新的生命力,让田间地头的作物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直播破圈,线上推广实现“云端丰收”
在巨峰镇的展位前,带货主播赵桂林的直播间里正热闹非凡——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生态茶园的日照绿茶,干茶翠绿显毫,茶汤清澈透亮!”他手持手机热情洋溢地推介着产品,在介绍本村特产的同时,他穿梭在展会现场各个摊位前,向网友们宣传此次活动。他娴熟的讲解吸引了数千网友围观下单。这种“线下展销+线上直播”的模式,让日照绿茶不仅摆上了本地市民的餐桌,还通过物流飞向了全国多个城市。
展销会上,像赵桂林这样的网络主播不在少数——他们架起手机,将展销会的热闹场景、农产品的特色亮点传递到全国各地。
“直播带货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乡村好物跨越山海走进千家万户。线上订单比线下还多!”中楼镇刘家峪村展位前,工作人员于爱玉一边打包蜂蜜,一边兴奋地说。
从传统吆喝到云端推介,“线下展销+线上推广”的模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让乡村品牌在网络时代崭露头角。一个个直播间,如同数字时代的“新集市”,让农产品搭乘流量快车,驶向广阔市场。
春风搭桥,城乡交融的双向奔赴
海曲市集里,红马甲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中维持秩序,工作人员架起专业设备进行直播推广,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场盛会的背后,是各个部门“穿针引线”的精心谋划。“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民受益。”活动负责人介绍,展销会以党建为引领,深化“社企联建”为工作机制,以“展销会+常态化合作”的模式,让农产品从“一时卖”走向“一直卖”。
而海曲市集本身的升级改造也为展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新市区核心地段的现代化综合体,海曲市集今年改造后汇聚了农贸、餐饮、科普等多业态,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从场地改造升级到活动统筹协调,从宣传推广到后勤保障,这场展销会构建起助农兴农的坚实平台。
“我们通过整合资源,让第一书记和农户‘拎包参展’。”活动负责人介绍,政府不仅减免摊位费用,还邀请电商达人直播带货,帮助乡村创业者掌握数字化营销技巧。政策扶持、资源对接、服务保障……政府搭起的这座“连心桥”,让乡村与市场无缝对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于第一书记们来说,展销会更是连接城乡的桥梁,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让城市消费者了解了乡村的优质农产品,也让农民们感受到了市场的需求。他们既是“推销员”,更是“联络官”,用一场展销会,串起城乡资源,激活市场活力,让乡村振兴的“朋友圈”越做越大。
民生温度,烟火气里的城乡对话
在展会的一角,秦楼街道带来的文艺演出吸引了市民们纷纷驻足。欢快的广场舞、悠扬的歌声,让整个市集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们不仅要卖产品,还要展示文化。”表演者杨秀娥说,这种文化展示让城市居民的生活与乡村文化相融,也让农产品有了更多的情感附加值。
老手艺制作的煎饼、传统方法酿造的酱菜、日照绿茶做的枕头……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的载体,让城市居民触摸到乡村文化的温度。
“这是我老家三庄的山鸡蛋,必须支持!”“手工煎饼、老面馒头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我买这个艾草锤,是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做的艾草包。”……这种情感共鸣让购物变成了一次次乡愁的追寻。
新鲜直达、直播赋能、政府搭桥、民生助力……这场从田间地头直达居民家门口的展销会构成了日照乡村振兴的独特路径。这封镌刻着晨露与星辉的“大地情书”,正乘着第一书记展销会的夏日清风,穿越阡陌纵横的航道,抵达城市,让人们触摸到来自田野的脉动。第一书记们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让田野的馈赠直达城市的餐桌,让乡村的希望连接城市的梦想。
绿野万里,丰收正酣。一幅幅城乡共融、产业兴旺的美好画卷在日照大地上正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