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小暑时节防“暑湿”

  中医专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头伏前后,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难耐,养生防病应从“暑”和“湿”两方面着眼,注重益气生津、健脾祛湿。
  “中医理论认为,暑多夹湿,‘暑湿’二邪夹杂,容易引发许多健康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昕说,小暑节气容易出现湿邪困脾,脾失健运,导致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同时,暑热最易耗气伤津,造成心血暗耗,导致血压波动、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因而这一时期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暑邪易伤气阴,此时养生应以益气生津为首。”赵昕说,中医提倡酸甘化阴的饮食原则,通过食用酸味和甘味食物来滋养阴液,将乌梅、山楂、甘草等食材煮成的酸梅汤,加入适量冰糖调味,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滋养阴液;另一方面,湿邪粘滞,易困脾胃,饮食还应注重健脾祛湿,可将薏米、绿豆、赤小豆一同煮汤食用。
  专家提示,夏季昼长夜短,人体阳气旺盛,宜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建议晚上11点左右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早起后进行伸懒腰、活动关节等简单伸展运动,有助于唤醒身体机能。
  “小暑期间入伏,此时贴敷三伏贴,借助旺盛阳气,可以起到通经络、温阳散寒、增强免疫等作用。”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郭斌说,首次贴敷前应先试贴15分钟,无红肿痒痛再使用;成人贴敷控制在2至4小时,儿童控制在半小时至1小时,避免灼伤;孕妇、发热者、皮肤溃烂者、过敏者和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等人群禁用。此外,这一时节还可选择艾灸、拔罐、刮痧等常见冬病夏治方法调养身体。
(新华社)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0 版:广视角】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暑时节防“暑湿”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