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森
(上接7月4日14版)
在革命的浪潮中,谷牧同志与日照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感情。谷牧本名刘家语,1914年9月28日出生于山东荣成,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新中国成立后,谷牧担任过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时期,谷牧同志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发展大业,他的理念和行动为日照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动力。
宋平同志称谷牧是“改革开放新政策的得力的实施指挥员”。
他对曾经战斗过的日照这片热土充满感情,对日照发展十分关注。特别是在日照港口选址和建设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日照港能有今天的发展,永远不能忘记当年对日照建港做出贡献的人们。尤其是敢于仗义执言的海大教授侯国本等专家教授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港口发展的史册中。
日照市民政局原副局长辛崇法回忆文章《谷牧与日照》写道:
在血与火的战斗岁月里,谷老率先垂范,忘我工作,为开辟滨海抗日根据地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和老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般的深情。在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虽早已远离了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但谷老以其惊人的记忆回顾着这段让他刻骨铭心的难忘经历。
“实践证明,大港建在日照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改革开放后,我曾几次到过日照,每次都看到有新的变化,特别是港口的建设很快。当时确定把大港建在日照,有的人还有看法,意见很大,说我是山东人‘偏向’。日照港现在货物吞吐量已达到了5000多万吨(2003年底统计数),了不起!实践证明,把这样一个大港建在日照是正确的。”谷老在听取了市领导关于日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后高兴地说。
谷牧应约为日照市民政局编辑的《日照英烈》作的《序》中说:“日照是山东的革命老区根据地之一,也是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战斗、工作过的地方。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日照市民政局又编印了革命烈士事迹专辑《日照英烈》第二辑,将该市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光荣牺牲的一些有影响的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载入史册。这项工作意义深远,我应约为之作序……”对日照这片故土的深情溢于言表。
谷牧对曾经战斗过的故土的感情,也传承给了他的子女。他的子女会同其他将军的后代,多次到日照考察,对日照发展极为关心。2023年12月上旬,谷牧次子、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理事、深圳市九藤文化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刘会远先生,谷牧幺女、国家图书馆原研究馆员刘燕远女士一行到日照考察,专程到涛雒下元特支旧址参观。6日上午在市方志馆向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图书馆分别捐赠了《谷牧画传》《百年谷牧》《黄河明清故道考察研究》等珍贵书籍影像资料,体现了他们作为革命后代对老区人民的感情。
2024年9月6日至7日,北京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刘念远、陈人康、萧雨等一行20余人(都是革命后代)再次来到日照参观考察。日照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谷牧、萧华、陈士榘、万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国将军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留下了光辉的战斗事迹。6日上午,考察团一行走进岚山区碑廓镇,参观了山东军区机关驻地旧址、山东军区军事工作会议旧址纪念馆。下午,考察团参观东港区涛雒镇下元一村村史馆、下元特支旧址。红色故事、历史图片、刻文遗迹……第二天又参观了日照港。在一个个革命故事中重温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年代先辈的奋斗精神。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践行使命,把对先辈们的深切缅怀化为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近日,欣闻日照下元特支旧址历经多方努力,终于修复完成,“中共下元特支革命史展”布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可望近日正式开展,值得热烈祝贺。这是市区有关部门及镇村党组织,本着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历经十几年共同努力,终于完成并即将开展。筹建过程尽管艰辛,但结果令人欣慰。作为一个参与者和见证人,感到十分高兴。写作此文,也算是对这一过程的记录。
下元特支旧址党史教育基地得以建成,首先是党史研究部门大力推动的结果。为认真做好对红色遗产的开发利用,2003年8月,市委党史研究室通过调查共排查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革命旧址22处。这20多处革命旧址随着历史的变迁,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原来建筑已不复存在;有的建筑尚存,但年久失修、濒临倒塌;有的已被挪作他用。下元特支旧址就处在年久失修、濒临倒塌状况。保护革命旧址的任务迫在眉睫。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市委党史研究室向市委提交了保护和开发建设革命遗址、建设党史教育基地的报告。首先对革命遗址设立标志牌,全市共设立了30处,其中就有下元特支旧址。这也是启动保护工作的正式开始。2004年,经市委批准,启动了党史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首批建成了4处党史教育基地。
2022年2月,日照市委党史研究院决定对所命名的日照市党史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日照市党史教育基地管理档案。2023年1月开始,日照市委党史研究院对确定保留和新申报验收合格的45处场馆颁发市级党史教育基地铜牌。
但下元特支旧址纪念馆为何拖到现在才建成?
说来话长。党史部门了解到,下元特支旧址老房子当年已由镇政府变卖给个人。牵扯到房产归属问题,旧址修复遇到了困难。要修复使用,需要先收回房子。但回收工作多次协商均未达成意向。眼看房子就要倒塌,大家心里非常着急。
为了引起大家对下元特支的了解和重视,日照市中共党史学会会员、岚山区作协副主席、文史专家秦洪河,本着对革命前辈的崇敬,查阅有关资料,走访当地群众,写了《中共下元特支旧址寻踪》一文,2023年7月1日发表于东港作协公众号“海曲风韵”,对这段历史作了一个全面详细的梳理。公众号发表后受到读者的好评,达到3000多的阅读量,体现了大家对党史文化的关注。本文内容就借鉴了部分文章资料。
(下转15版)
下元一村在建村史馆时,也包含了下元特支的内容。当时为了展示下元特支旧址,想要一张旧址主人秦孟忱的照片,家人竟然没找到一张照片。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当时找了日照文化馆的老画家李绪国老师,根据家人的描述,画了一张秦老先生的素描像,再现了这位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开明乡绅形象。
我长期在宣传部门工作,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并不是我的主要工作职责。但一个偶然的机遇,下元特支旧址引起我的关注。前边提到,旧址的主人是开明乡绅秦孟忱。因为乡情原因,我与其孙子秦洪圃相识。秦老弟为人忠厚,敏而不惑。听他详细说了情况,他表达了希望尽快修复老房子、保留革命旧址的强烈愿望。当时的房子已破落不堪。特别是2012年“达维”台风刮倒了院内的一棵大树,正好砸在屋顶上,房子被压塌了一半。如不尽快修复,房子将彻底坍塌。针对这种情况,他表示,宁肯自己花钱也要尽快修复。自己的爷爷在当时的情况下热心支持革命事业,能够拿出房舍作为下元特支的办公场所,并且设身处地为革命作贡献,自己作为后代感到非常光荣。尽管自己不是党员,但很想为保护革命旧址做点贡献。其情其景挺让人感动。于是我找时任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副主任尹德满了解情况,也找了当时涛雒党委的负责同志厉华珍、孙强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得到大家的重视和支持。
2017年我到市文广新局工作后,又了解到,这个老房子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文化部门的角度也做了一些推动工作。2018年文化和旅游合并之前,我带领班子成员和下属单位负责同志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到各个景区景点研究如何发挥文化优势,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到涛雒天台山调研时,我带领全体人员专门到旧址调研,并就下步的保护提出意见,督促东港区文化部门尽快拿出方案,会同党史部门共同做好保护工作。
后来,我陪同党史研究院尹德满同志多次到涛雒进行现场调研。东港区组织、党史等部门单位有关领导,时任镇党委书记万磊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此高度重视、亲自调度、果断决策、强力推动,促成了旧址的回收,为革命旧址修复破了题、解了扣。现任镇党委书记陈彬对旧址修复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在修复建设过程中,陈彬书记多次调度情况,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问题。下元一村党支部书记黄庆林亲自靠上,制定修复规划方案,向省文物部门报批,督导现场施工。在这个过程中,秦洪圃也是全程参与,全力协助。经历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修复完成。在党史研究部门指导下,开始布置下元特支革命史陈列展,近日即将正式开放。展馆建成后,将和下元一村村史馆、丁肇中祖居、东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丁守存故居等场馆一起,成为东港区及至全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为“红色涛雒”又增加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尹德满、秦洪河等专家多次对文稿提出修改意见,市委党史研究院业务科室负责同志大力支持,避免文稿出现谬误,这也体现了文史工作的严谨细致。我多次到涛雒镇及下元村了解情况,与涛雒镇党委有关领导、黄庆林书记多次交谈,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的敬业、担当和奉献,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广阔前景,更是多次被抗战时期下元人民的斗争热情所感染。其实这也是我本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锤炼党性品质的重要过程。
中共下元特支是抗战初期日照地区最早建立的党组织,虽然仅仅存在了很短的几个月,但在日照革命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先有了中共下元特支的成立,才有了以后的中共日照临时县委,及至后来的中共日照县委的成立。
回头再来看一下当年中共下元特支的成立,我想,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它的历史意义:
它是一座桥梁,使1932年日照暴动保存下来的共产党人再次与党组织接上了组织关系。下元特支是自日照暴动失败、党的各级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建立的,为以后县委的重建和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
它是一颗火种,传播了进步的声音,树立了信仰的旗帜,使大批日照有志青年和进步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胜利的希望,燃起了抗日救国的激情。
它是一座丰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战统一战线政策的英明,记下了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也记录了下元一带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历史功绩。
它是一种基因,传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红色精神,也是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以全国文明村镇涛雒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下元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村镇,以下元一村党支部书记黄庆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很好地传承和诠释了下元特支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里创出了新业绩、创造了新经验。
近几年,涛雒镇以红色基因赋能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区前列,在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涛雒”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提档升级,奋力书写了“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时代新篇。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涛雒镇建成了东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元一村村史馆等,最近即将建成的下元特支革命史陈列展,将成为东港区新的“红色地标”和日照人“家门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下元一村等红色村落,发展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利用下元一村旧村址复垦土地发展有机绿茶,打造“下元青”品牌,建设有机水稻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发展,“涛雒大米”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定……
如今,下元一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2008年春节前,村子整体从半山腰搬到山下,全村人喜迁新居,户户住上别墅楼。此后,村里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综合广场、社区服务中心等。特别是近年来,下元一村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按照“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宜居宜业宜游”的思路,做足“文农旅”融合发展文章,形成多元发展业态。下元一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众多荣誉称号,是乡村振兴的模范带头村。下元一村的发展,是传承革命传统、新时代艰苦创业的最好实践。
作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黄庆林也获得过诸多荣誉称号,是日照市第十一、十二届党代表,日照市第十六届至十九届人大代表,被评为日照市劳动模范、山东省乡村之星、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等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面向未来,黄庆林充满信心、充满激情。相信涛雒镇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下元特支虽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在新时代,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沂蒙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让下元特支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续写日照这片革命老区的辉煌篇章。
致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中共下元特支!
以诗作结:
日照涛雒山河秀,下元特支耀九州。
军民抗日燃星火,党领新程搏激流。
故园旧址思往事,红色热土忆千秋。
天台见证英雄业,黄海奔涌立潮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