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霞
在莒县住建领域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卢大姐”三个字如同一剂暖心良药。每当焦急的业主或无奈的物业人员提起她,紧锁的眉头总会悄然舒展。卢绪敏,这位被众人亲切唤作“卢大姐”的调解员,曾是深耕物业行业多年的资深经理,退休时被住建局聘请,从此成为调解委员会里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带着物业人的专业积淀与邻家大姐的滚烫热忱,她一头扎进社区矛盾调解的前沿阵地,迅速成为群众眼中的“热心肠”、矛盾预防的“先锋岗”、沟通各方的“连心桥”。卢大姐身上有种奇妙的融合力:既有物业经理的专业敏锐,能一眼洞穿行业规则与深层痛点;又有邻家大姐的亲和温润,总能让群众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敞开心扉。她热情似火,再棘手的纠纷也燃得起解决的热忱;耐心如磐,再冗长的诉求也耐得住倾听的耐心;像一把尺,再复杂的问题也量得出关键症结;勤勉不懈,为化解矛盾奔波劳碌,从无半句怨言。这四种特质交织成独特的光芒,让她在调解岗位上游刃有余,赢得广泛信赖。
卢大姐调解的案例不胜枚举,“污水倒灌”纠纷最能体现她“化干戈为玉帛”的功力。
某小区一楼业主王先生家中,厨房下水道突然严重反水,污秽物喷涌而出,淹没大半个客厅和餐厅。昂贵的实木地板被泡变形,沙发、柜子遭了殃,更令人心痛的是,柜底存放的珍贵老照片和纪念品也被浸毁。面对狼藉的家和巨大损失,王先生悲愤交加,认为是物业对公共管道维护不善导致,要求全额赔偿。物业公司则称管道堵塞可能涉及楼上多户业主不当使用,并非单方责任,且赔偿金额巨大难以承受。双方争执剧烈,沟通无果后,王先生多次投诉,最终无奈搬离小区在外租房,矛盾陷入僵局,业主权益受损,物业声誉受挫,邻里关系也蒙上阴影。
这个“烫手山芋”转到卢大姐案头。她立刻联系双方,约定时间到现场勘察,仔细查看被泡坏的物品,当看到那些浸染污水的纪念品时,她眼眶微微发热,握住王先生的手说:“老王,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扛不住,不只是钱的事,全是感情啊!你放心,我们一定弄清楚,给你合理解决。”
依托多年物业经验,卢大姐检查反水管道接口、公共主管道状态,查阅记录、走访楼上住户后分析:公共主管道存在老化,物业定期清淤记录不完善,有维护不到位责任;管道堵塞物中有大量厨余油脂和固体垃圾,楼上部分业主使用习惯也是重要诱因。责任并非单一,损失需要共担。
厘清责任后,卢大姐开启“磨嘴皮”模式,与双方多轮沟通。对王先生,她用现场照片和检测记录解释责任划分依据,理解其损失与委屈,引导他提出合理诉求;对物业公司,严肃指出其管理责任和应承担份额,又语重心长地说:“这事儿处理不好,小区名声受影响,以后管理更难。建议立刻整改,加大宣传,规范使用管道,让业主住得安心舒心。”
最终,王先生同意物业承担主要责任并适当降低赔偿诉求。卢大姐按责任拆分总损失,确认金额,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并签下和解协议。
签下协议那一刻,王先生心头巨石落地。拿到赔偿后,他着手修复房屋,愁云散去,对小区和物业的怨气在卢大姐专业温暖的调解下渐渐消散。不久后,一家人搬回修复一新的家,曾经的房子里再次响起欢声笑语。
这起案例只是卢大姐工作的缩影。她像敏锐的“先锋军”,总能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矛盾,用专业与热情将纠纷化解在萌芽;又像坚固的“连心桥”,一头连着有苦难言的业主,一头连着渴望理解的物业与相关部门。她以专业背景精准“把脉”,用亲和力温情“开方”,凭责任感与勤勉付出悉心“抓药”,一点点治愈社区的“痛点难点”。
住建领域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提升了矛盾源头治理与多元化解质效,最大限度让纠纷止诉于源、息诉于调、化解于理,从源头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住建领域“府院联动”矛盾化解背景下,卢绪敏这位退休不退岗的物业“老兵”用热心肠与深厚专业智慧,铺就通往和谐的基石,证明只要用心用情、专业尽责,再深的沟壑也能架起连心桥。
她是社区安宁的守护者,更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一道温暖而坚实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