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岐黄之术惠村民产业调研探振兴
——莒县迎来特殊“健康使者”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王霞 通讯员 刘在军
  中医药学扎根于中华文明,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智慧与悬壶济世的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健康密码。7月14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白衣丹心”乡村振兴支医团奔赴日照市莒县碁山镇褚家坡村,开展了一场融合中医特色健康义诊与乡村产业调研的实践活动。支医团发挥中医药专业特长,借助艾灸、耳穴压豆、推拿按摩等多样形式,把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村民的实际行动,同时在调研中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贡献青春力量。
  “找准肘窝、腋窝、腹股沟和腘窝这八个气血枢纽,用空心掌有节奏地拍打!”在村民活动中心,该支医团队长白佳慧带领村民学习“拍八虚”养生法。她一边讲解穴位位置与作用,一边示范手法力度:掌心拱起,手腕放松,弹性拍打,以舒适且皮肤微红为宜。村民张大婶在指导下为老伴拍打,支医团队员在旁提醒:“对,就是这个位置,放松拍,拍到微微发热发红就好。”体验后,张大婶笑着说:“以前只知道拍打能养生,却不知道具体方法,今天学会了,在家就能保健。”
  活动现场的艾灸区也吸引了众多村民。支医团队员们熟练地为颈肩腰腿痛、体寒乏力的村民选穴施灸,采用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方法。“灸完后背暖乎乎的,疼痛减轻,浑身轻松多了。”村民李女士体验后高兴地说。
  在耳穴压豆区,支医团队员依据中医“耳为宗脉之所聚”的理论,针对村民常见的失眠、高血压、消化不良等问题,在耳廓相应穴位精准贴上王不留行籽。他们耐心讲解按压方法与刺激原理:“大爷,您头晕、睡不好,每天按耳朵上这几个点3—5次,每次1—2分钟,过两三天撕下来。”这种简便无创的中医外治法引发村民浓厚兴趣,大家纷纷排队体验。
  刮痧因直观的“出痧”现象和显著的祛邪解表效果备受关注。支医团队员们手持刮痧板,蘸取介质油,沿经络方向,为感冒初起、头晕头闷的村民操作,并解释刮痧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护理要点,普及相关科学知识。
  推拿按摩区域同样人气爆棚。支医团队员们运用推、拿、按等手法,帮长期劳作的村民缓解肌肉疲劳,针对腰肌劳损、肩周炎等问题重点调理。
  支医团还化身“乡村振兴观察员”开展产业调研。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褚家坡村村史馆,了解创新发展模式。褚家坡村党支部书记介绍:“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我们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让村民变股东,激发内生动力。”自2020年成立“初心公社”生态旅游合作社,褚家坡村采用“村集体控股+社员参股”模式,村民以闲置房屋入股,合作社统一运营;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开发文旅融合项目。如今,村内入驻两家文化传媒公司,孵化出拥有300万粉丝的乡村美食账号,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各地,实现农民增收。
  支医团队员们实地考察在建的电商小镇和网红孵化基地,与返乡创业青年交流,还探讨了“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支医团梳理褚家坡村的创新模式,提炼经验,结合专业优势,探索把中医药养生理念融入乡村旅游,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行,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上午用岐黄之术守护健康,下午用脚步丈量乡村发展。这一天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内涵。”支医团队成员王意欣感慨道。此次实践活动彰显了中医药院校特色,探索出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队员们表示,要努力让青春在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岐黄之术惠村民产业调研探振兴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