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沂蒙画派让人想家
图片
图片

  庄乾坤
  沂蒙画派是一辆运载文化的大车。这是讲沂蒙画派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它之所以牵动人们的情感,就是因为它满载文化。沂蒙画派要挖掘沂蒙文化,表现沂蒙文化,传播沂蒙文化,传承沂蒙文化。沂蒙地区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丰厚的文化资源,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业绩。这是一座宝库,需要我们去挖掘。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以及企业家都来挖掘沂蒙文化,作为艺术家,更要积极地挖掘这座宝库。从绘画艺术的角度看,沂蒙文化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沂蒙山水田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沂蒙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沂蒙人民独有的精神风貌,沂蒙山水田园风光,是沂蒙画派主要的创作素材。这片山水田园养育了沂蒙人民,养育了沂蒙画派的大多数画家,它应当成为我们表现的主体,成为我们感情倾诉的对象。这片山水田园,如同它的独特风貌一样,也应当凝结着独特的精神风采,承载着独特的感情寄托。连绵的黄土高原,巍巍太行,翠秀岭南,奇丽武夷,在画家笔下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貌,沂蒙山,在沂蒙画派笔下也应当充分展现出鲜明独特的风貌,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沂蒙山。
  第二,沂蒙物产。描绘物产,需要倾注感情,倾注了感情的物产更能牵动人的情感。既然是沂蒙画派,画中就要处处体现沂蒙特色。沂蒙物产,是表现沂蒙风采特色的重要元素。秋天的山野里,高高的枝杈上落尽叶子,在深蓝色天幕下,只剩下红红的柿子;一柱柱金黄的玉米立在院子里、搭在石墙上,一串串火红的辣椒挂在屋檐下,金翅金翎的雄鸡在大磨盘上高唱,白山羊在石堰下悠然地啃草,沂蒙煎饼金黄的颜色让人想起家的味道……这样的场景,最能引起人们的乡愁。
  第三,沂蒙风俗民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成为我们笔下的东西。在匆匆忙忙的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历史文化遗存消失了,许多风俗民情消失了。沂蒙画派有责任用自己的画笔抢救、保留一部分文化遗存,把这些风俗民情记录下来,为这些传统文化“立此存照”。同时,也通过画笔激发、唤醒人们尊重、爱护传统文化的意识,为保护文化遗存尽绵薄之力。这是沂蒙画派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第四,沂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沂蒙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沂蒙山区涌现出大量的历史文化名人,著名的有诸葛亮、颜真卿、王義之、刘勰、匡衡、刘洪、王祥等;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有鲁莒会盟、毋忘在莒、项橐三难孔子,抗战时期有莒县阻击战、临沂阻击战、大青山突围、渊子崖保卫战等,这些历史故事传颂至今,影响深远。这都是沂蒙画派表现的对象。
  第五,沂蒙红色文化,这应该是沂蒙画派表现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烽火纷飞的岁月,沂蒙山区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许多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许多英烈在这里洒下热血,埋下忠骨,发生了许多感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迹。这都是需要大书特写的内容。在沂蒙画派画作中,已经初步表现了一些革命家、英雄人物、拥军模范,但是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深入挖掘这些人物和故事,在以后画作中更多地看到这些人物和故事。这些人物、故事画好了,拿到北京展出,会产生轰动效应,会牵动一批北京人的“乡愁”。还有那架著名的人桥——沂蒙姊妹在冰水中用肩膀扛起一架让解放军过河的桥,那架桥的故事还需要进一步地挖掘,进一步地策划,进一步地构思,进一步地塑造,直至把那架桥画得让人看了就落泪。还有许多著名的红色人物,特别是红嫂的形象,需要深入探索、深入构思,直至把她们画得震撼人心、过目难忘,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沂蒙的母亲。作为沂蒙画派,应该精心策划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拿出去,在全国打响。我想,这几幅代表性的作品,应该有一架桥、一位母亲(或一个红嫂群体)、一位父亲,再加上几个革命家的形象,一定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第六,沂蒙文化的标志。沂蒙地区有许多标志性的东西,画好了,就成为文化标志。比如,在莒县有春分时节的“屋楼春晓”景象以及相关的图像文字符号,是否可以进行策划、设计,把它画出来,使之成为一种文化标志呢?还有莒县浮来山的天下银杏第一树,沂蒙山村里的老碾盘,烙煎饼的现场,都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是其他地方没有的,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沂蒙地区。
  第七,当代沂蒙人的精神面貌。画好历史,更要画好当代,把当代沂蒙人的精神面貌表现出来。当代沂蒙人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建设家园,追求美好,追求幸福,可歌可泣,成就辉煌,这都需要我们泼墨讴歌。特别是在莒县,这片土地上自古就产生过大义之举。从公子小白(齐桓公)到莒国避难始,历朝历代涌现出许多大义之人、大义之举。古代有大义,今天更有大义,出现了许多舍身救人、舍己为人的好人好事,许多善行义举被人们传颂,“莒县好人”“日照好人”“山东好人”“中国好人”,拥有各类“好人”称号的人灿若群星,所以现在莒县被称为“大义莒县”。还有目前正在大力宣传的莒县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群体,沂蒙画派也要把画笔触及他们,关注他们,从他们身上挖掘一些素材,把他们坚守信念、乐于奉献、甘于平凡、淡泊名利的形象描绘出来,让这个群体的形象闪耀出灿烂的光辉,光照后人。实际上,这个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群体就是沂蒙父亲群体,把他们的形象汇集起来,提炼出来,就能塑造出具有强烈典型意义的沂蒙父亲的形象。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曾经在全国引起很大影响,那么,作为沂蒙画派画家,是否也能够塑造一个震撼全国的沂蒙父亲的形象呢?我们的沂蒙父亲是什么样的呢?在沂蒙画派研讨汇报画展上,已经看到有的画家在探索沂蒙父亲的形象,这是很好的开端,希望把沂蒙父亲的形象画好,画出影响力。文化传承,最核心的任务是精神传承,把沂蒙父亲的精神反映出来,传承下去,就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承。把已经消失、正在消失的文化表现出来,这是沂蒙画派的使命,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我们有责任记录历史,有责任帮助人们记住乡愁!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历史文化遗存即将消失,一些人物也即将离去。王界山老师说,再过二三十年,有些人物就消失了,看不到了,一个时代就过去了。我们要把这个时代留下来,把这些人物形象留下来,把数千年的文化遗存留下来,让大家一看就产生乡愁。我们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那么沂蒙画派可否成为沂蒙地区的百科全书呢?我们要展现沂蒙风土人情,要沂蒙画派的作品成为沂蒙风土文化大全,让万千沂蒙游子寻找乡愁的时候到我们的画作中去找,让万万千千在沂蒙山区战斗过、工作过的人寻找足迹、寻找记忆的时候到我们的画作中去找。总之,要让我们的画牵动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形成震撼。所以,沂蒙画派要担当起文化传承的重任,把这辆装满文化的大车推到远方,推向未来,弘扬下去。每一个画家都应当甘愿做一头拉车牛,负重奋进,勇于担当。与此同时,也要通过沂蒙画派的努力,丰富发展沂蒙文化,丰富发展沂蒙精神,不仅使我们的画派成为中国画坛上的一面旗帜,也使画派所展示的沂蒙精神成为我们精神层面上的一面旗帜。
  沂蒙画派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是沂蒙画派画家、地方党委政府、各级文艺主管部门、各层次艺术专家们共同打造的,是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的结晶。它的背后,有着强大的支持力。这个舞台是大家的,沂蒙画派的画家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亮相、出彩、走红。所以说,这是推介沂蒙画派画家的一个非常难得的好平台。沂蒙画派的画家们如果离开这个舞台,另辟蹊径,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则很难形成影响。同时,也需要每个人为这个舞台添砖加瓦、增光添彩,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只有把这个舞台打造好了,大家才能有更高更广的空间表现自己,提高自己。
  (本文节选自《沂蒙画派概论》。作者简介:庄乾坤,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日照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市文联原主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海曲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沂蒙画派让人想家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