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2019年以来国家累计发布110个新职业
新职业给就业带来哪些新变化
图片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第七批新职业,包括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等17个新职业,智慧仓运维员、旅拍定制师等42个新工种,并调整变更了9个职业(工种)信息。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累计发布110个新职业。
  此次发布的新职业有何特点?新职业的发布对从业者及用人单位有何影响?对高校专业设置有何帮助?最近,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从业人员无名岗位有了“正式身份”
  “我们公司去年就设了这个岗位,但一直没确定名字。”在杭州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工作的小徐说,团队中,负责调试和评估大模型表现的同事,岗位名称从“模型运营”到“提示词优化师”几经变化。直到第七批新职业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上榜,这个岗位才算是有了“官方认证”的名字,让大家吃下了“定心丸”。
  此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涵盖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健康养老等领域,覆盖面广泛。职业之“新”,不仅在于概念命名,更在于技术演化与实际岗位的对接。
  与传统岗位不同,新职业往往没有一一对应的“原型”,更多是跨学科融合或技术流程重构的产物。这些岗位通常在具体工作中先于制度规定出现,这就导致从业者长期处于“有活干、无身份”的状态。
  职业命名,正是将这类“无名岗位”纳入制度体系的关键一环。一旦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从业者便可依托职业标准接受培训、参与职称评估,企业可据此设岗招人、组织生产,政府亦能在此基础上,推动人才政策与职业教育体系更新。
  培养单位专业设置有了政策坐标
  第七批公布的新职业中,养老服务师是其中之一。但在山东女子学院,这个职业的轮廓,早在五年前就已具备。
  “养老服务专业我们早就有,专业最早是专科招生,逐步过渡到本科招生。”山东女子学院健康养老学院副院长陈姝君说,国家尚未将养老服务纳入职业分类目录前,他们就已着手搭建交叉型教学体系。专业的课程设置以管理学为基础,融合社会学、经济学、护理学与老年医学等内容,“因为岗位需要的不是单一型人才,而是具备复合能力的人才。”
  企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专业设置初期,学院组织团队走访了山东省内多家头部养老机构与医养融合平台。基于市场反馈,他们重构了人才培养方案,也由此明确了课程的重点不是“照护”,而是服务系统的搭建与管理。
  教育应服务产业发展,当用人单位已在实操中建起了岗位体系,高校要做的是加快对“需求”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转化成教材、课程和师资。
  “我们现在要求老师跨学科协作,也要求老师下企业实岗顶岗。”陈姝君介绍,比如,在教学安排上,社会工作课程的老师需旁听护理课程并参与实训室助教;医学课程的教师也要走进政策课程课堂,了解行业治理逻辑;部分老师还被派往民政部门或大型养老机构挂职,了解实际岗位需求。“要想教得明白,得站在产业的实际位置上理解这个岗位。”
  新的专业需要全新的教材。“一 开始并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成体系的教学案例。”陈姝君坦言,近两年,学院与兄弟院校逐步建立联合编写机制,也有行业专家加入参与内容设计,“希望能尽快推出一批真正实用、能用的书。”
  国家正式将“养老服务师”纳入新职业目录之后,最大的变化不仅是新增课程,还在于认知矫正。“以前不少人理解养老就是照护,考个护理员证就行了。”现在,这个岗位终于有了明确的身份,也让高校的专业建设有了“政策坐标”。
  用人单位关心的不是职业名称或标签
  记者检索领英、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多家招聘平台发现,虽然明确以发布的新职业名称作为岗位名称的招聘信息仍属少数,但越来越多传统职位的实际工作需求,已开始涵盖新职业的技能和职责。
  新职业发布之后,“产品经理”“运营专员”等传统岗位名称并没有消失,但用人标准逐步更新。企业不再单纯看重从业者是否具备过往经验,而是更关注其在新技术浪潮下是否掌握支撑岗位的“应变能力”,如跨学科整合能力、对新技术的理解与应用、数据思维等。
  用人单位关心的不是职业名称或标签本身,而是岗位是否切中业务所需,是否具备可培训、可复制、可考核的结构性要素。许多用人单位开始尝试将新职业所涉及的技术,嵌入企业自身的在岗培训体系,通过工学交替、岗位练兵、内部认证等方式,帮助员工完成岗位迁移。
  以钢结构装配工为例,一些原本从事传统焊接工作的熟练技工,通过短期培训、技能竞赛进入新岗位是完全可行的。
  莱钢集团宣传部主任张胜认为,围绕一线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要求,企业可以通过以岗位为核心、按需定制的培训机制,让技术从问题中生长出来。
  目前,部分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虽已围绕新职业增设课程与实训模块,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岗位标准刚发布,配套教材尚未成型,教师也面临从“专业讲授”到“场景教学”的转型压力。在此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显得更加重要。

(大众日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热关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职业给就业带来哪些新变化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