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刘江雪
开栏的话:
日照“铁腚大巴”系列甘南线8月2日迎来首班发团,这也是日照日报社与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旅游公司创新合作,推动日照 旅 游“走 出去”、日照文旅宣传“扩散开”的首班团队。
“铁腚大巴”以半自由行、以专业驾驶和服务代替自驾游的方式,为市民提供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服务,又以此为契机向沿线城市推介日照,与部分地区的旅游行业建立联系,为“拉动游客来日照”创造了机会。
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铁腚大巴”旅行特色,分析沿途城市与港城日照的发展轨迹与可鉴经验,并为读者提供详实的出行参考。
8月2日,由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旅游公司运营的“铁腚大巴”车行一路,于暮色四合之前抵达了这次行程的第一站:有着十三朝古都历史的洛阳。
此刻,洛邑古城的老街上,游客依旧川流不息,身着唐制汉服的女子从18岁到80岁都不罕见,她们精心扮上唐朝妆面,在老街的各个角落实现着时空穿越的心愿。
周遭,极具洛阳特色的牛肉汤、牡丹菜式、焦炸丸子等小吃冒着热气与香气,“洛阳”派头十足。
提起洛阳,很多人都会想起十三朝古都,想起“神都”,想起“洛邑”,想起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这座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城市,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从夏朝二里头遗址的“最早中国”,到商周洛邑王城;从东汉、曹魏的“天下之中”,到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始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这里诞生了“河图洛书”、“儒家理学”(二程)、“佛教祖庭”(白马寺)、“龙门石窟”等璀璨文化,见证了“唐三彩”的绚丽、“洛阳纸贵”的盛况,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历史都给予了这座城市极高的偏爱。
如今,坐在洛邑古城的角落,点一杯酸梅汤,细细品味这座老城过往中的酸甜苦辣,在跌宕起伏的过往中,似乎能够得见光阴罅隙里落下来的一缕微光。
这缕微光,照过千年长河,辉映现今与未来。
当搜索引擎里出现这组数字,才发现,洛阳的今天,从未辜负历史的偏爱:2024年,洛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818.6亿元,呈现出逐季加快的增长态势;在产业结构上,第二产业增加值贡献突出,达到2362.7亿元,依旧是洛阳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也达到3219.4亿元,为洛阳的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此背后,既有第一批汽车变速箱轴承破土而出,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轰鸣启程,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熠熠生辉等无数“全国第一”在此竞相绽放,也有新形势下,“洛阳制造”以铿锵之姿叩开工业化大门,发力科技赋能,打造了先进装备、现代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多个千亿级产业链的蓬勃之姿。
先进装备、新型材料、车辆及零部件制造,这一辙发展轨迹与今天的日照竟如此精准契合——— 日照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正是钢铁产业和车辆及零部件制造产业。
文化背景与创新发展,何其相似。
处于黄海一隅的日照,有史之重若如千金,有文之盛传承千古,而在经济发展方面,这座城市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根基、以新兴产业集聚成势为动能、以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为突破,正在构建起多元融合的产业发展新图景。
“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产业落到风口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把重点落到转化上”,是洛阳制造实现飞升的关键所在。
而日照,也在“项目提升年”中持续发力,致力打造港产城融合新样板,一批批“重量级”项目落地投产,越来越多的项目潜能转化为发展动能,为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构筑起厚实而硬核的奋进底色。
喝完那杯酸梅汤,品味完古朴而又新质的洛阳,时间已是深夜,带着对城市的思索,对“铁腚大巴”系列甘南线的深入探索,也更加期待。
通过日照日报社参与“铁腚大巴”系列路线的专线报名优惠活动仍在继续,四大线路同时接受报名,并接受其他线路、其他班次的咨询。
专线报名将为大家的旅程带来更实在的优惠、更贴心的服务,报名专线电话为:1396304355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