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国
初识善春是在江苏宜兴徐悲鸿纪念馆的一次展览笔会上。他一纸梅花,技惊四座,在场的十几名全国知名画家赞叹有加,给我留下了较深印象。
一次,在济南于希宁先生府上因梅花话题偶提起善春宜兴画师,希宁先生笑了:“小牟是我的学生,很勤奋,具才气,悟性很好。”我随声应:“怪不得,原来是……”我话未完,于老接言:“他还从关山月、董寿平学习过画梅花,颇得赏识。”于老一脸欣慰。
从此,我与善春成挚友。他先后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花鸟)高级研修班,几十年的刻苦、勤奋、博学,终于成为一名全国著名的实力派花鸟画家。善春的作品总是给人古朴、大气、耳目一新之感觉,重传统,不泥古,出新意,不乱来。他画粗老梅干重墨,破笔,散锋,或勾写皴擦一气呵成;或大笔阔写略加收拾,无不精妙。寥寥几笔,梅花老干的铁骨铮铮、傲然挺立之气跃然纸上。
他画梅花,枝枝见笔。中锋、侧锋、逆笔并用,一笔下去,提、按、顿、折、拖、挑,轻重干湿飞白无不一目了然。枝条之间俯仰穿插,主辅照应,尽皆自然生动。
他在梅花造型构图时,从不固定模式,一笔下去,枝随干发,伸展、弯曲随势定。宜长则顺势出纸,宜短则折曲侧枝纵横交错,生发有序,简而不孤,繁而不乱。
见其作画,既有关山月强悍霸道之笔势,又有于希宁“搓、擦、拖、写皆成梅”的技能。运笔时,笔尖、笔肚、笔根皆有章法、用途;行笔时,疾徐缓急,极具韵律。
恕我一家之言:中青年画家中,有此等造诣者,应是凤毛麟角。善春的勤奋与刻苦,也非一般人能及。近四十年来坚持早晨临写、练画半小时以上,从不间断,偶有殊情,随时补填。外出写生从不间断,江苏邓尉香雪海、南京梅山、太湖沿岸、浙江黄岩、四川峨眉、云南昆明,凡是著名有梅之地,无不留下了他的脚印、身影和汗水、心血。仅我所见,其写生稿足可装一排车。
善春梅花画得好,源于他对梅花的崇拜与挚爱。他曾栽培四十余株盆梅,因搬家无处安放而暂存于学校花园,后被盗一空,他坐在放置处号啕大哭,几日不食不眠。其对梅花之见解更是语出惊人。他在自己作品上题长款:梅花铁骨铮铮,凌霜傲雪谓之刚;天生丽质,超凡脱俗,谓之雅;冰魄玉肌,高古绝尘,谓之清;暗香浮动,俏不争春,谓之仁;素颜高洁,寒友松竹,谓之义;历尽寒暑,岁岁报春,谓之信。刚、雅、清、仁、义、信,此梅六德。世间百花万物皆莫能及。如此评价梅花,可见其心仪梅花至何境界。每到一处,即使见之小小一株、一盆梅花,亦要停下来观察半天,痴迷可见一斑。
其所崇拜的古今名人必与梅有关,如陆游、林和靖、王冕、李方膺等。凡历代咏诵梅花之诗,其几乎熟烂于胸,随语即出,信笔写来。且时时以梅花精神修身养性,形成了忠厚、善良、侠义、宽厚之品格。2007年威海市红十字会设立青少年白血病治疗基金,向全国书画家发求助函,善春一次捐画五十幅,连同准备给女儿作嫁妆的十余幅精品之作全部捐出。
这就是牟善春,画梅花,爱梅花,具有梅花品格的牟善春。
善春梅花作品及其为人得到社会和艺术界先辈、同行们的交口赞誉。
2002年5月初,我和善春一起在泰山拜会前来写生的关山月先生,他看了善春的画集后高兴地对周围人说:“善春的梅花画得越来越好了,尤其是焦墨擦写老干,很有特点,很有味道。”2005年年底,我去云南采访袁晓岑先生,善春同往,袁先生对善春的画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其写生图上题诗:南国春来早,翰墨传佳讯,山月希宁后,又见画梅人。
2008年4月,我们一起去拜访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孙铁生先生。孙先生看了善春敬奉的画后,高兴地对我说:“这梅花画得好,非常好。无论笔墨、构图都很到位,关键是把梅花的气概、精神画出来了。我见过画梅的不少,画得这样好的不多。”
2008年10月,在全国政协文化发展中心和威海市政协联合举办的“首届国花(梅花、牡丹)国画绘画大奖赛”上,来自全国的万余幅作品中,善春的作品技压群芳,征服了来自全国的专家评委,荣获金奖。廖静文女士的评价是:“把梅花画到这样,算是画到家了。”旅法书画大师孙贵礼先生则称:“当今画梅应无与匹。”这就是我眼中的牟善春和他的梅花作品。
万花敢向雪中发 138cm×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