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友财
近日,我市推出第八批“妈妈岗”招聘名录,共5家单位,提供130个岗位,涵盖售后服务专员、销售经理、娱乐主播、快递员和车间普工等多种职位,这些岗位不仅用工需求人数多,而且工作时间灵活。这种兼顾育儿与就业的弹性岗位,不仅是对女性劳动权益的尊重,更是社会治理温度与经济发展智慧的双重体现。
“妈妈岗”的价值,首先在于破解了女性的身份困局。传统职场“朝九晚五”的刚性制度,让许多母亲不得不在育儿与工作间做单选题:有人为孩子放弃职业发展,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逐渐与社会脱节;有人为事业牺牲亲子时光,在愧疚与忙碌中身心俱疲。而“妈妈岗”通过弹性工时、居家办公、岗位适配等灵活设计,让母亲们不必在两种身份间撕裂——— 既能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又能不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瞬间。这种对个体需求的尊重,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缩影。
从社会发展视角看,“妈妈岗”更是激活人力资源的“隐形引擎”。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虽位居世界前列,但育儿阶段的“断层”现象仍较为突出。“妈妈岗”的推广,能够将这部分因育儿暂时退出职场的女性劳动力重新纳入经济循环——— 她们中不乏高学历、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其回归不仅能缓解企业“用工难”,更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多元活力。
当然,“妈妈岗”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制度护航。当前,部分企业对“妈妈岗”存在“效率担忧”,一些母亲也面临岗位质量不高、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层面通过税收优惠、社保补贴等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同时完善劳动保障制度,确保“妈妈岗”不是“低质岗”的代名词;企业则应摒弃短视思维,看到母亲群体的责任感与稳定性所带来的长期价值;社会更需破除“女性育儿天经地义”的刻板印象,营造“父亲共同参与、社会共同支持”的育儿环境。唯有多方合力,才能让“妈妈岗”从个别尝试变为普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