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洪生
(上接8月20日14版)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本草分布和生长离不开一定自然条件,所以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都有特定产区、特殊生产加工方法,都是经过中医临床应用优选出来的优质药材,与其他地区同种中药材相比品种优良、质量稳定、炮制考究、疗效更好。
日照本草,以黄芩、半夏、蟾酥最为地道。“黄芩丛生,高尺许,叶细长、六月开紫花,生奎山者佳。”(清光绪《日照县志·食货志》)奎山黄芩因主根粗大,呈圆柱形,粉足质坚,性味苦寒,质量优良而称“奎芩”,归经可入肺、脾、胆、肠,具有解热、消炎、健脾胃、整肠经和镇静、降压功效。日照民间夏季“淡牛”,就是用奎芩、白矾与鸡蛋清调以蜂蜜,灌牛清火每有奇效。莒县黄芩(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含苷量16.3%,高于国标9%标准,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且不产生抗药性,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沭河流域出产的半夏,白而坚硬,浸泡时间长,因产量多而良、药效成分高而称“莒半夏”。“酥出莒,南乡一带,品质特佳,产量最富。”(《莒州志·物产志》)莒产蟾酥(蟾蜍耳后腺及表皮腺体分泌物,又称蛤蟆酥)已300多年,制成蟾酥注射液、华蟾素胶囊等中成药100多种,以解毒、消肿、止痛功效成为山东省“四大名贵道地药材”,也是国家禁止出口的中药材原料。五莲特产五味子,润肺止咳、益精补肾、养心安神,尤对治疗肺虚、肾虚等疗效明显。九仙山灵芝又称“木灵花”,是九仙山天然生长的一种菌丝体,补气安神,止咳平喘,主治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咳喘痰多,虚劳证等,是不可多得的道地药材。
“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黄帝内经太素》)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医食同源),认为本草与食物同样防治疾病,并无绝对分界线。
这如日照马齿苋(马齿草、长寿菜、耐旱菜、蚂蚱菜),茎叶可作蔬菜,又全草供药用,清热解毒、祛湿止带,适于湿热下注、带下色黄、黏稠味臭、小便短黄、口渴口苦、舌红苔黄、脉滑者,亦用于湿热泄泻、痢疾、小儿钩虫病等,与
少量粳米、酱汁煮食可治脚气浮肿、心腹胀满、小便涩少;捣汁三合,煎开,加蜜一合调服,可治产后血痢,小便不爱,脐腹疼痛;用其叶、三叶酸草等分煎汤,可熏洗肛门肿痛(一天二次);用之二分、石灰三分共研为末,加鸡蛋白敷涂,则治疔疮肿毒;捣烂封住,或取汗煎浓敷涂,能除积年恶疮。再如莒县大姜,外皮金黄、皮薄肉大、肉皮鲜嫩、粗纤维少、辛辣适中、姜味浓郁,作为中药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谓之“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莒县绿芦笋叶绿素丰富,脆而可口,维生素、钙、铁含量高于白芦笋,其中木质素能促进肠胃蠕动,有降血压、软化血管等功效,有“生芦笋,熟芦笋,吃了防癌又强身”之说。
“舜生于诸冯(今诸城、五莲一带),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孟子·离娄下》)舜帝时期,雨水过多粮田被淹,舜与大禹派伯益前往治水,到了夏季众人头晕发昏、小便短赤,大禹带人前往诊治不见效果。此时,一位马夫捧一种草说:“马匹尿短赤少,吃这种草就好,熬水给人喝也有效。”大禹便下令用此草熬水,喝后两天病都痊愈。因马匹是在车前吃的这种草,因称“车前草”(又叫车前菜、牛甜菜、田菠菜、车轮菜),其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肝、肾、膀胱经,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效,适于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等症,幼苗可食,焯水后可凉拌、蘸酱、炒食、做馅、做汤,和面蒸食也很可口。
日照海洋、河湖产品,诸多可药食两用,如淡菜(贻贝肉)具有养阴熄风、清热滋补作用;鲍鱼可平肝潜阳、熄风镇静、解热明目、通淋、止血;蛤蜊用于消渴、水肿、痰积、瘿瘤、崩漏、痔疮;海参适于精血亏损、阳痿、梦遗、小便频数、肠燥便秘等;海蜇清热解毒、消肿降压、软坚化痰,有抑癌作用;牡蛎(蚝)益阴潜阳、安神定惊、软坚化痰散结、涩精敛汗;墨鱼(乌贼)用于血虚经闭、崩漏带下、吐血、便血、目翳、遗精、胃痛吐酸,外用治湿疹、溃疡久不收口,其墨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胃出血、尿血、宫颈癌出血;螃蟹养筋益气、理胃消食、清热散血瘀、通经络;甲鱼用于骨蒸痨热、肝脾肿大、崩漏带下、血瘕腹痛、久疟、久痢;草鱼可治消化不良、伤风感冒、头痛、高血压等。还有一些水果、调料,既可食用调味,又有药材属性,有纯粹中药起不到的作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