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新农人刘名松与他的“绿宝石”
软枣猕猴桃撑起乡村致富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杨辉/文 特约记者 宋年升/图

  初秋时节,暑气的余威尚未完全散去,东港区后村镇的风里已悄悄洇开一丝初秋的凉意。沿着乡间小路往深处走,一缕清冽的果香忽然漫过鼻尖——— 那是日照市东港区中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软枣猕猴桃熟了。8月16日,记者来到东港区后村镇西陈家沟村,这里就是中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百亩软枣猕猴桃采摘园的所在地。
  站在采摘园入口远眺,一排排郁郁葱葱的软枣猕猴桃树整齐排列着,一株株藤蔓纵横交错,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宛如一张天然绿色巨网铺满大地,一串串成熟的软枣猕猴桃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枝条,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果香,沁人心脾。在碧绿的叶片间,一颗颗如绿玛瑙般的果实点缀其中,诱人的色泽,空气中浮动的甜香带着草木的清新,深吸一口,仿佛能尝到那清甜多汁的口感。
  果农们的身影在棚架下穿梭,指尖翻飞间,将要成熟的果实便落入竹篮。挑拣、过秤、装箱,一连串动作麻利娴熟,不一会儿,一箱箱带着晨露的软枣猕猴桃便被搬上货车,发往全国各地的市场。
  “你尝尝这个,不用剥皮,洗干净就能吃。”合作社负责人刘名松递过一颗,果皮光滑无毛,入口先是微酸,随即涌出清甜的汁水,果肉细腻无渣。“我们用有机肥种的,果型虽小,营养可不差——— 维C含量能到450mg/ 100g,是苹果的80倍呢,人称‘天然维C之王’,水果中的‘爱马仕’。”
  今年58岁的刘名松,5年前带着满腔热血返乡创业,是一名敢想敢干、立志创业的新农人。说起种软枣猕猴桃的缘由,刘名松打开了“话匣子”。5年前他在城里有着稳定的生意,一次偶然在超市看到这种软枣猕猴桃,标价不菲却很抢手。“当时就琢磨,咱日照的气候土壤,不比那些产地差啊。”他揣着这个念头回了村,最后盯上了泰山一号和龙成二号两个品种。
  2020年2月,看中软枣猕猴桃的市场潜力,他拉着村党支部一起,把村民们零散的土地整合起来,成立了合作社。“刚开始难啊,村民们怕赔本,没人敢试。我先流转了130亩地,自己先种。”从修剪枝条到施肥除草,他事事亲力亲为,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培育技术。
  历经5年的艰苦创业,如今,这些果树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2000—2500斤,按每斤12元算,光是这一项,就让不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这果子原本是山里的野生品种,经人工驯化后,抗病性强,几乎不用打农药。”刘名松边说边拨开叶片,指着一串果实,“你看它小巧玲珑,不用剥皮,老人小孩都爱吃,线上线下订单一年比一年多。”
  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村民也跟着种起了软枣猕猴桃,如今种植面积已扩展到1000多亩,年产量达150万斤。后村镇的气候、土壤本就适宜这种果树生长,加上本土商家和抖音达人搭起的生鲜电商链路,从仓储到客服再到运营,一条成熟的供应链让这个曾经小众的水果被更多人熟知。
  眼下正是采摘旺季,除了源源不断的订单,不少游客也专程赶来体验采摘乐趣。“最高的时候,一亩地能收入近2万元呢。”刘名松望着满园“绿宝石”,眼里闪着光,“这小小的果子,就是咱村的致富果。”
  从山间野果到田间“金疙瘩”,软枣猕猴桃在新农人刘名松的手里焕发新生。风穿过藤蔓,这片果园不仅是丰收的产地,更成了乡村振兴的缩影。刘名松望着满园的丰收景象,眼里的光比阳光还要明亮——— 这大概就是新农人最幸福的时刻:用双手种出希望,让土地结出未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软枣猕猴桃撑起乡村致富路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