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收藏好防骗“四注意”
近年来,老年消费市场日益繁荣,但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消费陷阱也随之出现。那么,老年人在消费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老年人该如何守护好“钱袋子”?
老年消费者需警惕三大陷阱
据《中国消费者报》日前报道,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需警惕三大陷阱,分别是保健品消费陷阱、旅游消费陷阱、金融消费陷阱。
1.保健品消费陷阱,要注意虚假宣传,夸大功效。
一些商家在推销保健品时,夸大产品的保健和治疗效果,将普通的保健品吹嘘成能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的“神药”。其次,注意亲情营销、诱骗购买。不法分子会以“干儿子”“干女儿”的身份接近老年人,对老人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在取得老人信任后,再向老人推销高价保健品。
另外,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这些产品不仅没有宣传中的保健功效,还可能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 . 旅游消费陷阱,要注意低价旅游,强制购物。
一些旅行社推出超低价的老年旅游团,用“零团费”“低价游”吸引老年人报名。还有行程缩水或服务不到位、隐瞒风险或安全无保障等情况。
3 . 金融消费陷阱,要注意高息理财,谨防非法集资。
不法分子以“高收益、低风险”为诱饵,向老年人推销所谓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没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属于非法集资。他们承诺给老年人高额利息回报,但实际上是用新投资者的钱来支付老投资者的利息,一旦资金链断裂,老年人的本金将血本无归。另外,还有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养老项目投资骗局等。
老年消费者牢记防骗“四注意”
针对老年人遇到的消费陷阱,中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要记牢防骗“四注意”。
要注意增强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他人。保持理性,不贪图小便宜;核实信息,不轻信宣传;谨慎交友,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要注意学习消费知识,提升辨别能力。关注消费资讯;积极参加社区、消协等组织的消费教育活动;向家人请教。
要注意理性消费,按需购买。制订消费计划。在购买商品或服务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避免冲动消费。对于同类型的商品或服务,要进行多方面比较,包括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另外,保留凭证,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索要并妥善保管好购物发票、合同、收据等消费凭证,这些凭证是维权的重要依据。
要注意及时维权。如果遭遇消费骗局,要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可以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拨打12345投诉举报热线;如果涉及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老年人刷手机要记准五个关键
现如今,聊天群、短视频平台会向老年人推送“养生文章”“免费课程”,此时,老年人要警惕部分非正规商家,是否会诱导其点击不明链接或转账购买产品。日前,消协部门发布老年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警惕消费陷阱,要做到五个关键。
关键一保健食品不等于药品
老年消费者一定要明确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购买时应认准“蓝帽子”标志,并核实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及保健功能,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和保健功能可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进行查询。谨防所谓的“专家推荐”“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和“领鸡蛋”等推销方式,不要轻信“药到病除”等宣传,感到身体不适应到正规医院就诊。此外,还要警惕部分非正规商家利用聊天群、短视频平台推送“养生文章”“免费课程”及通过私域直播平台进行“健康讲座”,诱导老年消费者点击不明链接或转账购买产品。
关键二慎对“低价团”“免费游”
一些不法旅行社利用老年人节俭的特点,以免费、低价等宣传来吸引老年消费者参加,或者以“买保健品送旅游”“买保险送旅游”为噱头,吸引老年消费者参团,实际降低旅游品质或者强制购物、收费,侵害老年消费者权益。建议老年消费者出游应选择正规旅行社,签订书面合同并保留缴费凭证。
关键三投资理财有风险
勿信“稳赚不赔”等承诺。老年消费者都希望购买高回报理财产品,所以会更关注“高回报”“稳赚不赔”的宣传,由此引发的可能是非法集资或诈骗。建议老年消费者理财时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涉及大额投资时多与子女商议。此外,购买“收藏品”“限量珍藏品”等珠宝、艺术品更需要谨慎辨别。
关键四办卡充值要谨慎
预付式消费有风险。如果要购买养老服务、美容美发卡等预付产品,应选择正规商家,避免大额充值,并留存合同及付款凭证。办卡前要了解发卡商家的经营状况,并主动要求商家阐述清楚所有不明白的条款,将约定内容全部落实到书面再消费。
关键五个人信息要保护
在日常消费或者参与商家或个人的营销活动时,注意不要随意泄露身份信息。老年消费者比较容易被“免费赠品”“抽奖活动”诱导填写个人信息,导致诈骗或隐私泄露。此外,建议老年消费者在外不随意连接不明WiFi或者扫码下载App等。
(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