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蓓蓓 报道
本报讯 10月下旬的清晨,日照经开区东韩家村卫生室里,村医正用新理疗仪为村民做治疗,窗明几净的诊室里,诊断、观察、康复区划分得清清楚楚。刚做完体检的68岁张先生坐在候诊椅上忍不住感慨:“以前挤小破屋等看病,现在来这儿,比去大医院还舒坦!”
张先生的真切感受,正是日照经开区乡村医疗提质的缩影。今年作为这项工作的“关键攻坚年”,当地锚定“硬件升级、人才赋能、服务下沉”三大方向,要让村民“家门口享优质医疗”的愿望落地。而东韩家村卫生室的变化,正始于今年的“五有三提升”改造。
走进东韩家村卫生室,150平方米的空间内,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智慧随访设备、康复理疗仪、艾灸仪等设备一应俱全,中医诊疗区的药柜上,各类中药材也摆放得整整齐齐。“以前去街道做理疗,来回得半天;现在溜达着过来就能做,太方便了!”刚做完艾灸的韩先生,对着新增的中医理疗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这样的“变身”并非个例。今年以来,日照经开区不仅完成了35处村卫生室的标准化改造,还针对性建成4处服务人口2000人以上的标准化中心村卫生室,这些“健康微中心”设备更全、功能更完善,让村民常见的健康问题,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解决。
硬件跟上了,人才更得跟上。“以前遇到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我只能建议去大医院;现在我能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还会用远程心电系统传数据给大医院专家会诊。”北京路街道管家村卫生室的冯医生,谈起今年的成长时满是收获。他口中的变化,源于日照经开区为村医量身定制的“赋能计划”——当地依托日照市人民医院医共体资源,专门组建“专家+骨干”带教团队,手把手为村医授课指导。如今,全区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已达78%,所有村医都能熟练使用智慧随访设备、掌握6项以上中西医适宜技术,能力显著提升。
“齐医生,我有点咳嗽,你给看看?”奎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科医师刚到郭家湖子村卫生室驻点,村民陈女士就匆匆找了过来,语气里满是信赖。让陈女士如此省心的,正是日照经开区今年重点推行的“骨干医护进乡村”机制——— 全区两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心选派骨干医师,实行“巡回诊疗+技术帮扶”的模式下沉服务:既对6处村卫生室实行固定派驻,确保日常诊疗有保障;又对41处村卫生室开展每周不少于1次的巡回诊疗,覆盖更多村民。截至目前,这项机制已累计服务村民1.2万人次,把便利实实在在送到了村民家门口。
更让人暖心的是,下沉的不仅是专业技术,还有医者的温度。北京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中医师说:“我们到村里来,不只是给村民看病,更要帮村医提升技能,让优质服务能长久留在村里。”每次下沉时,她都会手把手教村医针灸、推拿技巧,空闲时还会和村医一起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周我们给一位独居老人上门体检,老人拉着我们的手说‘比亲人还贴心’,听到这话,再累也觉得值了。”行走在日照经开区的乡村,新卫生室敞亮,下沉医师忙诊疗、带教,村民笑开颜,“小病不出村、服务有温度”的健康图景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