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27日从民政部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民政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新时代基层老年协会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如何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
5方面指导意见明确
民政部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政治引领、服务大局、分类指导、系统推进,全面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在丰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内容方面,提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开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教育以及孝亲敬老传统文化教育。
在分类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方面,提出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老年大学(学校)、老年科技大学课程,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重点做好党政干部、青少年、老年人、社会公众等群体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在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基础建设方面,提出研发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示范课程,建立国家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专家库,组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员队伍,推进线上学习平台建设,丰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资源供给。
在营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方面,提出发挥节日涵育功能,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群众参与度高的主题活动,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创作产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老年题材、孝亲敬老题材等优秀文艺作品。
在强化组织实施方面,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工作格局,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老龄办加强综合协调、指导推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重点人群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民政部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国情教育宣讲队伍,以老龄领域实务工作者、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为主体,组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员队伍。引导志愿者、社会组织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依托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全国“银龄行动”信息服务平台等,丰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资源供给。依托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以及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公共文化设施、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场所,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创新国情教育形式。
利用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文艺演出、书画创作、摄影展览、体育健身等形式,广泛宣传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内容。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宣传栏等开展线下专题宣传,运用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进行线上主题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扩大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基层老年协会怎么建?4方面支持+5方面作用全解析
《关于促进新时代基层老年协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各地区根据实际,合理统筹资源,多元支持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鼓励基层老年协会通过多种方式争取经费支持,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捐赠等方式参与基层老年协会建设。
二是鼓励各地区重点整合用好既有资源,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城乡社区服务站、养老服务设施、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校)、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基层老年协会开展活动提供场所、设备等支持。
三是着力发现、培养思想素质好、组织能力好、服务热情好、奉献精神好“四好”基层老年协会负责人和骨干,持续提升骨干能力素养,切实发挥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的支撑作用。
四是推动基层老年协会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意识,完善日常工作制度,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指导基层老年协会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章程,按照章程规定开展管理服务。
基层老年协会是由老年人或单位发起、组成,活动范围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服务社会的老年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是新时代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力量。此次《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基层老年协会要在五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组织老年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做好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老年人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二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联系老年人,反映老年人合理诉求,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组织老年人积极发挥作用,利用老年人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科学普及、文化传承、环境保护、促进银发消费、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的经验与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四是开展为老服务、老年人互助服务和“银龄行动”等老年志愿服务,组织低龄老年志愿者对高龄、失能、独居、经济困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探访、帮扶。
五是倡导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引导老年人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教育、文化、体育等活动。
如何共建老年友好社会?
6方面活动清单全解码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10月10日至31日是我国第16个全国“敬老月”,今年的主题是“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敬老月期间各地重点开展6方面活动。
一是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活动。推动各地集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进机关、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为老服务机构,不断扩大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覆盖面。开展孝亲敬老文艺作品展览展示、展演展播,组织开展“敬老月”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宣传热潮。
二是开展走访慰问和关爱帮扶老年人活动。依托“探访关爱”等基本养老服务项目,重点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送温暖、解难事、办实事。深化青年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和巾帼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开展“情暖老兵”公益活动、“朝夕相伴”数字助老活动、广电惠民服务提升“金秋行动”等。
三是开展老年用品和服务项目宣传推广活动。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目前正在开展试点工作。开展养老机构开放日、免费试住等活动。鼓励各地增开银发旅游专列,举办孝亲敬老购物节等。结合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支持举办各类养老服务领域博览会、展销会,推出老年健康、旅居康养、康复辅具等高质量老年用品和服务项目。
四是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活动。深入开展口腔健康、营养改善、心理关爱、痴呆防治和听力健康等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普及老年健康知识,深入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
五是开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活动。发挥各地老年大学、老年人体育协会作用,开展广场舞、健步走、歌咏、阅读、书画、摄影等文体活动。举办“九九重阳”全民科学健身银龄活力运动会。鼓励各地在“重阳节”免费向老年人开放体育场馆、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六是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护航活动。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持续开展打击治理涉老诈骗工作,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普法宣传,提升老年人依法维权和识骗防骗能力。持续整治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涉老侵权乱象。加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教育。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