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以吾辈微火,燃时代炬光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 梁雨洁 指导老师 陈晓杰
  闻一多的红烛,以骨为芯、以血为焰,在民国的暗夜中燃尽己身,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赤诚刻进诗行;海子的星火,于功利的寒凉里独举信仰,用“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的执拗,守住精神的火种;艾青的火把,凭“为黑暗的年代而燃烧”的热忱汇聚微光,在救亡图存的征途上,点燃千万人奔向光明的心灯。给人以星火者,心中必藏燎原之势;而明天的中国,正将续写辉煌的炬火,郑重交予当代青年。中国的每一次跨越、每一步登高,从脱贫攻坚到航天探梦,都浸透着青年的热血与担当,吾辈当承先辈之火,以红烛燃己的赤诚、逆流行火的勇毅、聚光成炬的热忱,用微火点亮新时代的壮阔征程!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必伤心流泪。”红烛的价值从不在垂泪自怜,而在燃烧时迸发出的每一缕穿透黑暗的光亮——— 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坚守。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深陷“贫油国”的困境,西方的技术封锁让石油成了卡住国家发展的“脖子”。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王德民院士听闻消息,毅然放下实验室的舒适环境,一头扎进石油科研的深河;当大庆油田开发遭遇“高凝高粘”的技术瓶颈,他又主动请缨奔赴荒原,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寒风里、没膝的黄沙中扎下根来,一守便是数十年。他把与妻儿相伴的时光,换成了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光;把本该安享的晚年,变成了油田上步履不停的坚守,最终用“分层开采”技术打破封锁,让每一滴心血都化作祖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反观那些被贪欲吞噬的蛀虫,他们借权力谋私利、以公器饱私囊,恰似附在烛芯上的污浊油渍,不仅照不亮一寸前路,更玷污了“奉献”二字的赤诚。吾辈当以红烛为镜,燃己之微光,赴济世之使命,让每一分热都散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让每一寸光都照进时代的缝隙。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这火,是困境中的坚守,是黑暗里的信仰。在历史的转折处、时代的夹缝中,总有人逆着洪流、顶着压力,为信仰执火前行。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传到澳门,时任濠江中学校长的杜岚心潮澎湃。面对澳葡当局“不准升五星红旗”的禁令,她毅然带着师生用被面缝制红旗,在校园的操场上,亲手将那抹鲜红升向天空——— 那是澳门土地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殖民统治的阴霾里格外耀眼,不仅映亮了校园的天空,更在
  澳门同胞心中种下了“我是中国
  人”的种子。此后数十年,继任校长尤端阳接过这面浸染着初心的旗帜,让五星红旗在濠江岸边代代飘扬,让每一代澳门孩子都从冉冉升起的红旗中,读懂自己的炎黄根、华夏魂。回溯更远的岁月,1921年的南湖红船,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中诞生,恰似一只衔火的蜂鸟,于万马齐喑的死寂里,在蒙昧与沉沦中啄出希望的火种。这火,烧穿了旧时代的枷锁,照亮了新中国的黎明;这火,历经长征的风雪、抗战的炮火、改革的浪潮,仍炽热如初,成了亿万中国人心中永不熄灭的信仰。吾辈当承此信仰之火,于迷茫处守初心,于困厄中勇担当,在时代的浪潮里守住那束属于中国的光,让信仰的火种在我们手中薪火相传。
  “人们的脸在火光里,显得多么可爱。在这样的火光里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艾青笔下的火把,因融入集体、照亮他人,而拥有了温暖众生的力量——— 这力量,是“微光汇聚成星河”的壮阔,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炽热。如今,这团火早已不是零星微光,而是漫山遍野、直抵天际的燎原之势。抗疫一线,二十出头的年轻医者脸上勒出深深的压痕,却在防护服上写下“加油”的字样,用疲惫却坚定的双眼,守护着ICU里生命的希望;贫困山区,90后驻村书记背着行囊走遍每一户人家,把“脱贫蓝图”画在田间地头,用沾满泥土的双脚,踏出路通家富的希望;航天发射场,青年工程师们在屏幕前熬过无数个深夜,让“嫦娥”探月、“祝融”探火从科幻照进现实,用青春的智慧,托举着“中国星”闪耀太空;冬奥赛场,00后志愿者顶着凛冽寒风引导观众,用冻红的脸颊绽放微笑,让世界看见中国青年的热情与担当;乡村校园,95后支教老师带着孩子们读诗、画画,用知识的火种,点亮大山里的梦想……越来越多的青年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将个人的“小火”汇入民族复兴的“大火”,让点点微光聚成照亮前路的炬火。吾辈当以自身为火种,汇微光成星河,让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用滚烫的青春温暖整个时代,用奋斗的足迹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华章。
  星火汇入火炬,方能穿透迷雾、永不熄灭;个人融入时代,方能超越平凡、成就不凡。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既是祖国奔赴复兴的壮阔征途,也是吾辈青年以微火续燃炬光的成长之路。当千万青年的微光次第亮起——— 在实验室的仪器旁,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守护边疆的哨所里——— 那束凝聚着红烛赤诚、独火坚守、群炬温暖的时代之光,必将照亮中国的未来。以吾辈之微光,成时代之炬火——— 这,是我们对闻一多、艾青等先辈的告慰,是对新时代最坚定的回应,亦是对中国未来最明亮的守望!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教育周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吾辈微火,燃时代炬光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