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连续降雨,我市小麦普遍晚播,晚播小麦往往冬前积温不足,易形成弱苗。但“麦喜隔年墒”,当前土壤底墒充足,为今冬明春小麦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晚播不等于减产,要坚持种后即管,以“保根增蘖、保苗越冬”为目标,抓好冬前麦田精细管理,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一、查苗补种
播种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断垄地块立即用同一品种的种子进行补种,避免因缺垄造成减产。补种宜早不宜迟,为追赶进度,可浸种催芽后开沟播种,确保苗齐、苗全。
二、保墒防冻
晚播小麦苗小根浅,养分积累少,抗冻能力差。可通过划锄、镇压、浇越冬水等措施防止冻害,保障安全越冬。
一是划锄。对墒情较好的晚播弱苗,冬前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
二是镇压。土壤含水量高的地块,尽量播后不镇压,进入冬天后再镇压。对晚播弱苗要轻压,避免出现机械损伤。对土壤疏松、坷垃多、播量偏大的麦田,可在小麦三叶一心期后至越冬前进行镇压保墒,注意“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选择晴朗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进行。
三是浇越冬水。对土壤墒情较好麦田,可适当推迟冬灌或不冬灌。对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70% 的麦田,应采用“小白龙”、微灌、喷灌等灌溉措施,避免大水漫灌,浇后及时划锄松土。对单根独苗的晚播弱苗可不冬灌,避免降低地温,影响促弱转壮。
三、病虫草害防控
一是化学除草。冬前化除要坚持“封杀结合、以封为主”的策略。对于土壤墒情适宜地块,在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杂草2—5叶期根据草相和天气选择针对性除草剂,避开寒潮前后用药,降低药害风险,并严格按标签剂量操作。
二是病虫防控。晚播小麦病虫害防控要“关口前移”,做好种子包衣,筑牢第一道防线。今年麦播期晚,要重点监测麦蜘蛛、麦蚜、地下害虫及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等土传病害。对早发田块及时选用对路药剂进行防治,打点保面。注意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防止药害发生。
四、肥水管理
对墒情适宜、长势正常的壮苗,冬前可不进行肥水管理。对冬前分蘖少、长势较差的弱苗,可开展追肥。三叶期后,每亩可追施尿素 5 — 8 公斤。有条件的地块可结合浇水,促进肥料溶解吸收,帮助小麦多分蘖、长壮苗。对秸秆还田量大、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适时浇水,踏实土壤,促进根系下扎。对土壤墒情较差的麦田,及时浇水施肥,促进健壮生长。
(供稿: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整理: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