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马秀萍
秋种时节,大型播种机在田地间稳步推进,麦种被均匀地播撒进土壤,田里一派繁忙景象。种植大户的40多亩地里,供销社调配的大型播种机仅用半天就完成了40多亩的小麦播种。“从选种到播种,供销社全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我们一点儿都不用操心”,五莲县许孟镇花园村种植大户的感慨。
这正是日照市供销社发挥社有企业作用、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生动体现。今年“三秋”生产期间,全市供销系统统筹调配农机资源,完善农资保供体系,让现代农业技术和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社有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在日照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社有企业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骨干作用。莒县供销社创新实施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为农民提供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争取全省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9000亩,涉及全县2个乡镇15个村,惠及农户3000多户,通过开展试点项目,不仅为老百姓节省了成本,生产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五莲县供销社的表现同样亮眼,连续两年获批全省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全县农业社会化年服务面积达48万亩次,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500元,村集体年均增收8万元以上。
鲁供农发日照公司负责人张帅表示,今年在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下,山海天两城街道九村500亩红薯亩产达到5000斤左右,不管是亩产量还是品质都达到了较好的程度,在收获之前就已经全部预订出去,为村集体带来40万元的分红收益。
近年来,日照市供销社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组建社有资本投资管理公司,形成了以市县区专业农服公司为主体,乡镇经营网点为支撑,覆盖县域的高效为农服务网络。与省供销社合作组建的鲁供农服日照公司、鲁供农发日照公司,莒县供销社的莒供农发公司,五莲供销社的莲供农服公司,成为服务现代农业的重要生力军。
农机统筹:秋收秋种的“加速度”
秋收秋种时节,农机统筹成为提升效率的关键。莒县供销社成立三秋生产服务队,跨区域统筹调配播种机48台、各类农机具近100台,按照“分片播种、错峰作业”的工作方案,累计开展小麦种植7.2万亩。
五莲县供销社通过统一调配机械,组建专业播种服务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有序作业。服务队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顺序,确保冬小麦适时完成播种。
面对不利天气条件,农机装备更成为抢收抢种的“主力军”。日照市供销社整合系统内178个为农服务主体资源,调配收获机械58台套,履带式收割机15台参与抢收工作。
在岚山区巨峰镇,由于今年雨水较大,部分地块大型农业机械无法进入作业,农户通过人工掰棒加“无人机”运输的方式抢收玉米。在车辆无法通行的泥泞地段,无人机化身“空中力工”,将一袋袋玉米从田地中运出,大大提高了抢收效率。
农资保障:体系化服务筑牢生产基础
在农资保障方面,日照市供销社系统早谋划、早储备、早调运,确保秋种期间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莒县供销社累计储备化肥1.2万吨、农药75.03吨、种子60万斤。
“只要老百姓一个电话,就能给送到田间地头,”莒供农发公司张传斌介绍,“三秋”期间公司已销售化肥4000吨。这种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极大地减轻了农户的负担。
鲁供农服日照公司作为系统农资供应龙头企业,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搭建智能农资管理平台,打造“1小时农资配送服务圈”,配送效率大幅提升。
五莲县供销社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和农业生产主力军的作用,一方面保障农资供应,另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适时播种,全力保证农业生产有序进行。
服务创新:土地托管与科技赋能深度融合
日照市供销社创新推出的“党建引领、双社共建”土地托管模式,通过供销社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合作,实现了供销社、村集体、农民的三方共赢。
供销社精心设计了“保底收益+盈余分红”分配机制。根据土壤肥力、水源条件等实际情况,给托管土地定下每亩每年800元的“保底收益”;每季粮食收获后扣除种植成本,盈余部分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供销社农服公司按6:4比例“盈余分红”。
科技赋能让土地托管服务如虎添翼。通过开展专业化服务,每亩土地可减少20%农药使用量和15%—20%化肥使用量,有效防治率超过96%。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双社共建”村达105个,帮助59个村集体实现每年总增收180万元。
在传统土地托管基础上,供销社把“托管术”用到了黄桃、苹果、茶叶、蓝莓等经济作物上,6300多亩果园穿上“托管衣”。农户们享受到从农技指导到农资供应、从农机服务到产品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东港区供销社坤丰公司在三庄镇打造的1500亩黄桃示范园,带动周边2家企业、10个村发展黄桃基地1万亩,其中有4个村集体平均每年增收超过10万元。
随着秋种工作接近尾声,日照市供销社系统将继续发挥社有企业优势,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深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