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乡村振兴要做到“四个重构”
图片
  

刘和生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对农村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次全方位、立体式重构。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扭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总抓手,做到“四个重构”,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理念重构,走好融合之路。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一方面,依靠农业农村的支持,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受城乡二元体制的深刻影响,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形成了一些思维定势,习惯于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片面地把二者割裂开来;有的热衷于城市大投入、大建设,而对农村发展“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必须在思想上来一次大解放、大更新,树立“城乡等值”“共存共荣”“共建共享”的新理念,重塑城乡关系,走好融合之路
  空间重构,举好规划之纲。“纲举则目张”。乡村振兴要少走弯路,关键是抓住村庄规划这个“牛鼻子”。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村要么没有编制规划,村庄建设处于无序状态;要么一个模子套到底,千村一面、没有特色;要么贪大求洋,简单照搬城镇规划,不接地气、难以落地。事实上,每个村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水平参差不一,不可能搞一个振兴模子。实践证明,做好村庄规划,首先要科学实用,不能搞“大而全”,要突出解决好发展什么产业、道路怎么修、房子怎么建等几个核心问题;其次要因地制宜,不能搞“洋玩意”,规划队伍要实行市县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干部、人民群众“三结合”;第三要落实落地,将村庄规划纳入村规民约,强化规划执行的监督检查,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要素重构,用好市场之手。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形成,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城乡要素资源配置失衡。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要促进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而这其中最核心的是资本,资本下去了,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也会跟着一起下去,就会带来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变革。实践告诉我们:一家一户几亩地搞不出“大名堂”,必须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大力开展农业招商,要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农业园区建设。只有资本等要素流向农村,让农民从固守的“一亩三分地”上解放出来,农业才能真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才有光辉灿烂的前景。
  主体重构,聚好群众之力。乡村振兴主角是农民。一个时期以来,在乡村建设中,农民作为主角,却说不上话;作为主体,发挥的作用却不大,往往出现“上面热、下面冷”“政府干、农民看”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实行“长臂管理”,很多事情越位包办,农民主人翁意识不强,主体观念淡薄,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弱、病、残、懒”人员无法承担主体作用。乡村振兴是党和政府的“大事”,更是千千万万农民的“家事”,只有做好群众工作,唤醒“主人翁”意识,才能共同描绘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来源:《湖南日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论苑】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乡村振兴要做到“四个重构”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