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 月21 日,日照机场年飞行量首次突破9 万架次大关,其中航班6521 架次,通航83702 架次,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同频共振、和融共进,不断谱写日照机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日照机场———
2015年12月22日,日照机场通航。
2018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025年设计能力,比规划提前了7年,年飞行量在全国235个机场中位列44位;是民航华东地区唯一划设通航飞行空域的城市,同时也是该地区通航飞行量最大的运输机场。
2018年8月23日,国家民航局冯正霖局长到日照机场调研时表示:“日照机场趟出了一条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
2019年6月份,中国民航局李健副局长在《日照机场保障通用航空发展情况的报告》上批示:“日照机场的做法是运输机场保障通航的范例,值得认真总结和在相关机场学习推广,尤其是运行量不大的机场。”民航局专门下发明传电报在全国中小机场推广。
2019年8月份,民航局空管局局长车进军到日照机场调研时说:“日照机场真正实现了‘两翼齐飞’,工作经验做法值得全国推广学习。”
面对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日照机场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嘉洲深有感触地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民航系统,日照市委、市政府以及省机场集团的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源于日照机场用活了‘更加开放’的‘关键一招’,源于日照机场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本报记者 张兴杰 通讯员 王惠婷 孙强
在更加开放中创新 日照“三位一体”模式成全国样板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针对日照区域相对狭窄、流动人口较小、机场起步晚等客观实际,日照机场对标国内外一流机场,科学研究、反复考察,在更加开放的姿态中不断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模式,在实践中收获累累硕果,“三位一体”模式成为全国样板。
根据民航局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战略,日照机场确立“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将支线运输、通用航空、航空产业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科学布局航线、精选航班时刻、增加客货运输量,从而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科学利用日照机场剩余运力和空域资源,吸引航校进驻开展通航飞行训练,发挥机场平台功能,集聚航空产业项目在日照落地,引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融合发展、共同发展、协调发展。
这一模式既能促进客货运输量增长,又能促进通用航空“飞起来、热起来”,实现健康飞、持续飞,还加强了机场与地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紧密程度。可谓是“一箭三雕”,被民航局称之为“运输机场保障通航的范例”。
在“三位一体”模式推动下,抢抓民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机遇,日照机场立足日照市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夯实民航发展基础,朝着“国内一流支线机场”这一目标,奋发有为,发力赶超,模式化发展在全行业保持了领先水平。
争取空军划设15块累计12500平方公里的通航空域,现有5所航校,45架通航飞机驻场运行,通用航空飞行连续3年保持了120%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山东省主要通航训练基地;引进了日照山太飞机维修项目,民航飞机维修、培训等业务开展良好。
在更加开放中创新发展 “1+N”助力通航展翅翱翔
以“互联网”思维“腾笼换鸟”,化劣势为优势。
针对航班量相对较少、航班起降时段少这一实际,日照机场化被动为主动,按照“两翼齐飞”的要求,瞄准“飞起来、热起来”的方向,创新打造了“1+N”通航模式,在“换道超车”中开启了日照通用航空“腾飞”模式。
日照机场和各区县通用机场组成通航体系和运营网络,实现标准统一、结构合理、网络互补、模式创新,以支线机场带动通航发展,促进支线机场和通用航空融合发展。
日照市出台了支持通用航空发展的专项政策,确立了统一规划选址、统一设计建设、统一管制指挥、统一运营管理、统一产业布局的“五统一”管理体系。联合相关单位开发了通航电子飞行包和低空目视航图,并建立了通航辅助监视系统,提升了通航运行效率和品质。丰富的空域资源和科学的空域调配政策,解决了“有车无路”的难题。同时,合理的通航收费政策和优质的服务,让通航企业在日照机场驻扎运行吃下了“定心丸”。
“1+N”模式成了通航发展的倍增器,强化了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联动机制,让通航飞行高速发展:
2017年7月,日照锐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91部)投入运营,开展飞行训练;
2018年11月,全国第二大141航校九天飞院将主运行基地设在日照机场;
2019年5月,日照锐翔飞行培训有限公司取得141部运行合格证,飞行培训业务进一步扩展。2018年,通航飞行7.09万架次、1.86万小时,在保证学员训练质量的同时满足了航企飞行学员培养进度,今年预计培养飞行员超过150名。
在更加开放中开拓 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日照机场多管齐下、科学布局、精准落子,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
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新旧动能转换、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等重大工程,日照机场在对标国内外一流支线机场先进经验的同时,相继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武汉、西安等热点城市,构建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航班网络。
2016年第一个通航完整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0.85万人次;
2017年旅客吞吐量73.77万人次,同比增长80%,增速为华东地区第一;平均客座率达85.32%;货邮吞吐量1026吨;飞行起降4.3万架次,同比增长157.8%,在全国运输机场中排名第60位;
2018年旅客吞吐量90 . 13万人次,同比增长22.2%;飞行起降7.9万架次,同比增长83.4%,提前7年达到规划设计能力。
目前,日照机场有2家全资子公司和7家参股公司,企业资本得到优化,营业收入持续保持增长,经营成果逐步显现。
以客货运输主业为依托,通过资源开发、自主经营、合资合作、股权投资、项目开发等方式,积极布局通用航空和航空产业,深挖资源潜力,细耕非航业务,推动整体营收能力的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围绕机场主业涵盖贵宾服务、航空配餐、机务维修、航食地面业务、广告、光伏发电、加油站、宾馆、通用航空等业务的布局,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流量效益开始显现,2018年实现非航收入3647万元,同比增长64%,占营业收入的48%。
在业务量增长的同时,日照机场始终坚守民航安全平稳运行的红线、底线,不断创新安全管理体制,推进安全管理体系(SMS)和双重预防体系深度融合,建立起有效的安全服务追责问责体系。加强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通过手机办公系统让安全隐患能够随时被发现、消除,实现安全风险的信息化、体系化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全覆盖、无死角,法定自查工作更是被选为典型在华东地区推广,实现了开航以来的第四个安全年。
在更加开放中转型升级 奋力飞出一流支线机场精气神
日照机场是山东的,也是世界的。
更加开放让日照机场在今年2月份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成立的第一时间,围绕民航强省建设目标,结合实际,根据“一体两翼”发展定位,以深化改革转型升级为主线,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探索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日照特色的运输航空、通用航空和航空培训,聚焦结构性调整,持续完善升级产业布局,全方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预计今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飞机起降超10万架次。
依托省机场集团一体化管理体系以及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和日照机场模式化发展基础,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引进战略投资等形式,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增强持续营收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
日照机场和天津华翼蓝天科技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日照华翼蓝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华翼蓝天国内首台空客A320全动飞行模拟机研发成功,已经通过民航局CCAR-60部D级鉴定,将来会在日照生产,该飞行模拟机研制成功是我国民航模拟机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联合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拟在日照设立民航综合培训基地,规划建设23万平方米的飞机模拟机生产基地、航空培训中心及配套设施,开展模拟机培训、空管培训、机场管理技术人员培训等,打造江北最大的民航培训基地。
须晴日,看蓝天白云,分外妖娆,开放风劲,风景这边独好。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日照机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守初心、担使命,担当作为,创新、落实,砥砺前行,继续以更加开放“关键一招”亮出国内一流支线机场大气魄,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日照市建市30周年献礼,为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贡献更加磅礴的“日照机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