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春华秋实。1989年,国务院批准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开启日照发展的新纪元。3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日照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攻坚克难,接续奋斗,一任接着一任干,矢志不渝谋发展,办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实现一次又一次跨越,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在黄海之滨拔地而起,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旅游之城、蓝色之城正在日出先照中磅礴而来。
三十年赶超跨越,三十年璀璨华章。伴随着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大潮,开发区历届工委、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科学谋划、埋头苦干,实现了从一穷二白的出口加工区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丽嬗变,先后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低碳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零部件)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国家级牌子,奋力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经济实力蒸蒸日上。2018年,全区GDP达364.06亿元,是1992年的846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89.5亿元,是1992年的2947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4.44亿元,是1992年的814倍,以全市2.3%的区域面积、4.5%的人口,创造了16.5%的GDP、23.6%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15.3%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浆纸及印刷包装、粮油食品加工以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入选省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园被认定为省专业化工园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威亚、坦迪斯、亚太森博、凌云海、金马、洁晶、双港、创泽智能等一大批规模大、层次高、技术先进、具有先导性、引领性和高成长性的项目建成投产,形成年产发动机100万台、自动变速箱140万台、手动变速箱15万台、汽车模具920套、车桥25万套、木浆200万吨、糖240万吨的产能,成为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海外最大的核心动力零部件生产基地。长城汽车日照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落地开工,同步启动建设长城汽车配套产业园,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千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北部商住区建设快速推进,日照奎山体育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傅疃河口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日照西综合客运站已建成启用,日照综合保税区已封关运营;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基本构建起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城际干线为主骨架的快速交通网,城市竞争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立足让老百姓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不断织密扎牢覆盖“人的一生”民生保障网,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保、养老等方面持续提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党的建设坚强有力。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越来越呈现出改革发展稳定更加协调统一、速度质量效益更加协调统一、经济社会生态更加协调统一、产业城市资源更加协调统一的良好态势。
三十年砥砺奋进,三十年风雨兼程。而立之年的日照,风起云涌,千帆竞发,高质量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和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开发区正处在转型发展、升级突破的紧要关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考验和战略机遇,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一、三、五”总体发展战略、“五城同创”目标和对开发区“一个排头兵、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开创率先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美好未来,奋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贡献开发区力量,共同谱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