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日照市委党校牢记“党校姓党”的初心使命,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做好新时代的赶考答卷,汇聚起推动日照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本报记者 周伟
在日照主城区东北部,矗立着一所红色学府———中共日照市委党校,历经70余载的岁月洗礼,愈来愈散发出夺目的光华。
日照市委党校始建于1948年秋。在中共日照市委直接领导下,肩负着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重任,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市委、市政府的新型智库。
近年来,日照市委党校从全市工作大局的高度,积极探索新时代党校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方法,毫不动摇地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全过程,始终高扬党的理论旗帜,聚焦主业主课,深化教学创新,不断铸牢党校工作灵魂,确保党校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大熔炉作用,为日照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汇聚起推动日照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坚守“党校姓党”原则,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突出主业主课,打造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的“红色熔炉”
这是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日照建市30年来,市委党校共举办县处级干部进修班、青年干部培训班以及各类专题班、研讨班等主体班次200余期,培训学员近万人次;近年,承办外地和我市市直部门单位、区县及开发园区、乡镇街道短期培训班、业务培训班共300余期,培训学员达数万人次。
日照市委党校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用学术讲政治,把增强“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于课堂教学、党性锻炼和学员管理的全过程、全领域,增强教学政治站位,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核心地位,确保教育培训跟上时代脚步,跟上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跟上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需求,出色完成干部教育培训任务。
牢固坚持党校姓党的办学原则,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在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的7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授课课时不少于党的理论课程总课时的50%。对于每一个主体班次,党校都根据组织要求和党校办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时比重,择优安排教师进行授课。
严格落实《日照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员考核办法》,从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学风建设、廉洁自律四个方面,对主体班次学员实行百分制考核,确保学员做到“红”字在心、“学”字在身、“严”字在行。学员培训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近年来,市委党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按照“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针对新时代新任务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各级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设置实用性强的专业能力、知识素养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创新学习方式,除正常的课堂讲授外,在不同培训单元中穿插观看高层次辅导录像、微课堂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班次设置,既办好综合班,又承办专题班,承接异地培训班,更加务实管用。创新教学方法,坚决摒弃“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推广案例式、菜单式教学,教学质量更加可靠。
市委党校注重把培训从课堂搬到现场。今年以来,市委党校坚持市委常委现场扩大会开到哪里,主体班次现场教学就跟进到哪里。日照综合保税区、日照(石臼湾)中央活力区和“林水会战”“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等多个现场,都留下了学员们的足迹。现场观摩、实地调研、课堂讲授等新颖生动的教学方式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认可,反响良好。
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党校最宝贵的资源。市委党校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始终坚持把先学一步作为自身建设的最鲜明特征,充分发挥理论优势、平台优势、阵地优势和资源优势,用科学理论武装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党校人的理论水平、战略思维和政治素养,使党校人不断强化理论自信的底蕴,不断深化“党校姓党”的定力,不断巩固党校人增强“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学术支撑和政治自觉。“能”胜其任,“德”负其重。如今,一群履职尽责的党的理论红色传道人,已成为党校的立业之基。
发挥党校宣讲主动性,扩大社会宣传覆盖面,打造更加贴近、贴实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现实需要的“红色课堂”
“这样的宣讲既提高了针对性和精准度,切实增进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又能更好地推动党的最新理论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进一步在基层落地生根。”参加过宣讲培训的基层干部群众普遍有这样的体会。近年来,全市党校系统“送教下基层”宣讲团累计组织各类宣讲培训300余期,受益党员干部群众3.8万余人次。
为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配合实施省委党校“2+1”牵手工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进党校教育培训向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和企业延伸,市委党校探索实行“阵地+菜单”送教下基层宣讲模式,成立全市党校系统“送教下基层”宣讲团,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取得重大实效。
扩大宣讲覆盖面,首先要拓展宣讲主阵地。市委党校依托各区县委党校,在乡镇(街道)、部门企业、村居社区建立基层党校,把党校阵地延伸到基层,构筑起“1+4+n”联动宣讲阵地,打通基层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
为了让宣讲更加精准,市委党校贴近需求选题。一方面,根据基层实际制定宣讲菜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内容共设置50余个专题提供给基层单位。另一方面,基层单位可从“菜单”中“下单”,也可结合所需提出培训主题,由党校根据个性化“订单”备课教学。
在宣讲形式上,市委党校系统根据基层受众特点,采取“讲授+研讨”“讲授+示范”“讲授+体验”“讲授+模拟”“讲授+点评”,以及演讲式、现身说法式等多种接地气的形式,把枯燥的说教变为生动的体验,把深奥的理论变为浅显的道理。宣讲团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书面话”变为“大白话”,把“提纲”变为“明白纸”。形式灵活、语言生动,使宣讲更富感染力,大家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把党的最新理论传播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坎里。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委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发挥“以文辅政”作用,打造出思想、出成果的“红色智库”
从2017年以来,党校科研咨政成果和质量逐年提升,2018年完成各级各类课题40项,公开发表文章72篇,入选理论研究会论文47篇,获奖科研成果7项。今年上半年,市委党校已完成课题8项,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提报咨政参考5篇,其中4篇得到肯定性批示。
“党校办得好不好,科研是个晴雨表。”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饱含着市委党校人付出的滴滴汗水。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履行党校作为党委、政府决策思想库职能、提高党校服务中心工作贡献度的重要途径。为此,市委党校主动与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重点工作紧密对接,充分利用党校理论、党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聚焦”和“聚力”上下功夫,大力实施科研“双聚”战略,既聚焦教学需求,又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市领导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出思想、出成果、破难题,为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献谋献智。
市委党校主动把攻关选题方向提报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圈定,再带着题目深入基层,一步步形成成果,在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贡献智慧,成为用得上、信得过、离不开的参谋智囊。多项咨政报告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肯定和评价,用“小课题”解决了“大问题”,扭转了党校多年来科研咨政工作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科研咨政工作为服务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准度和贡献度。
今年,市委市政府领导为党校科研咨政圈定了29个选题及方向,为历年来最多的一年。
在有重大会议、重要精神、重要政策出台时,市委党校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在加强思想理论引领、掌握话语主导权方面发挥作用,组织专家集中在《日照日报》上刊发理论文章,净化干扰主旋律的噪音、杂音,善于解疑释惑、激浊扬清,引导党员干部凝聚共识。
强化“无言之教”,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精神高地,把党校建设成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的“红色殿堂”
走进市委党校,教学楼、报告厅窗明几净、设施先进;在红色主题公园内,建成了红色精神连廊,安装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雕塑及“铸魂育人”主题石刻……校园环境和场景布置处处蕴含着对学员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课堂内,学员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外,散步在校园内,党性修养在不知不觉中锤炼。
校园是教育的场所,是学员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更是“无言之教”。近年来,市委党校强化自身建设和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创立具有党校特色的“红色殿堂、干训先锋”党建品牌,党校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成为了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红色殿堂”。
漫步在校园,触目即是党校建筑错落有致,其间绿翠环绕,风景秀美。市委党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建设,在校园和楼内教室、走廊、报告厅等重点区域,通过主题雕塑、名言警句、语录经典、精美书画、背景音乐等方式,校园环境设施彰显办学特色、治校理念和文化品格,营造了党校姓党、党性教育、红色精神培训的浓厚氛围。
市委党校还在山东省党校系统首家建设了地方党史展馆,使其成为日照党员干部重温党的历史、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是市委党校发展的最有力保障
回顾党校取得的成绩,关键得益于市委对新时期党校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党校办好管好建好,需要各级党委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履职尽责,形成推动党校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日照历届市委把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责任紧紧扛在肩上,高度重视党校事业发展,经常过问党校工作,专题部署党校工作,对党校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近年来,十三届市委常委会、专题会多次研究党校工作。市委书记、党校校长齐家滨每年都到市委党校调研指导工作,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党校有关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要求有关部门单位要发挥好“党委办党校、部门大合唱”的优良传统,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为党校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齐家滨还以“当好全市发展的中流砥柱,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为题,带头为在校学员讲党课。
市委组织部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到市委党校进行调研,对党校办学体制、队伍建设、办学方向、教学科研、组织保障等予以明确指导,为党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根据市委安排,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党校授课已纳入常规工作、形成制度安排,成为加强党校工作政治性的重要内容。授课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干部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通过形势报告、专题讲座、讲党课等多种形式,为学员阐明形势、解析政策、交流经验、答疑释惑。
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仅增强了市委党校发展的动力与信心,也鞭策着全体教职工继续保持昂扬的精气神,在党校发展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立新功。
今年1月,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邵华带队到我市进行专题调研和考核,对日照市委落实主体责任情况及市委党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尤其是认为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党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做法符合省委要求,符合日照实际,值得借鉴推广。
【后记】
向上的路,惟有不断攀登才能看到更美的风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委党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全市“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守土尽责,担当实干,奋力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以崭新姿态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照市建市30周年献礼。
实干是最好的语言,奋斗是最美的姿态。
在新的历史时期,市委党校承担着比以往更为重大的历史责任。在“党校姓党”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市委党校人将用心书写时代华章,共同创造日照更加美好的明天!
举眸望前方,翠叠春山万千重;
迈步从头越,再创辉煌新时代。